姜府的日子和在李府的日子并没有太多不同。
程老夫人没有一早请安的规矩,李丹若每天过去一趟侍候晚饭,多数时候都去的比别人都早,陪程老夫人说说家常,有时候在程老夫人那儿用了晚饭,再说一会儿话才回来,有时候回来的早些。
其它时候,大太太梁氏极偶尔的会有些事交待给她,多数也是程老夫人的吩咐,二太太周氏很喜欢李丹若,常请她过去说说话儿,若是得了什么新鲜样吃食衣物,也会叫她过去,至于三太太廖氏那里,廖氏不喜欢李丹若,李丹若也不喜欢她,彼此客客气气而已。
这府里未出阁的姑娘多,不过,常到她这里的,也就是小二房的九娘子姜艳莹和六娘子姜艳明。
多数时候,李丹若都在忙着打理她的嫁妆和程老夫人移交给她的姜彦明母亲的嫁妆,这些加一起很不少,要想打理好,很费功夫。
出嫁后的日子和从前一样,安稳而平静。
六月底,李家五娘子李凌波定下了大皇子侧妃岳氏的娘家堂弟岳七爷,李丹若太婆宁老夫人气恼之下,加之天气暑热,病倒在床。
程老夫人忙打发姜彦明陪着李丹若,隔三岔五的回去看望。
李丹若拣着好话儿劝说宽解宁老夫人,宁老夫人长声叹气,竟似灰了心一般,只在李丹若头一回去看她时,说了些李凌波这门亲事如何的话,之后,竟是一个字也不再提起,不光不提李凌波,小二房的人和事,以及李丹若大伯李玉靖,也是一个字不提,只肯说些陈年旧事,旧话旧故事,和李丹若母亲杨氏在说话上,一下子投合起来。
李丹若心惊不已,都说七十三、八十四……
……………………
没几天,狄推官在京府推官任上做足了十年,在大皇子的大力举荐下,总算升了京东东路提点刑狱使,意气洋洋走马上任。
狄推官上任,却只带了两个妾侍,李雨菊因为孩子幼小,两个人身子都弱,就留在京城安养。
李丹若正忧心着宁老夫人的病,听说李雨菊并不随行,呆了一会儿,想想也不是什么坏事,那孩子还不满周岁,确实一直病病弱弱,李雨菊身子也确实不好,长途赴任,劳累不说,到了京东东路,毕竟和京城水土不同,再万一水土不服,就是大事。
再说,李雨菊那样,一心一意讨丈夫欢心,所求不过是一个月里到她屋里一趟两趟,随不随行的,也无所谓,李丹若想开了,打发沈嬷嬷过去看了一趟,回来听说都还好,就将这件事暂时放到了一边。
宁老夫人病了半个来月,渐渐转好,李丹若心情宽和下来,才有了别的心思。
这天侍候了晚饭,李丹若和程老夫人说起了已经嫁进江南魏家的卢三娘子卢杏林下帖子请她过府,贺婆婆魏家大太太生辰的事。
“……说起来,卢家姐儿嫁的这江南魏家,和咱们姜家在前朝还有些交情,后来姜家没落,两家就不怎么走动了,现如今,魏家倒比咱们沉寂多了。”程老夫人缓缓说着过去。
“魏家在京城的这一支也是不上不下,倒是在江南,魏家还是算得上郡望的。”李丹若笑接道。
程老夫人点头,“魏家诗书大族,底蕴深厚,在江南,魏家要说认了第二,还真是没人敢占头筹,这些年,江南起来了不少人家,做了高官,做到三公宰辅的也有,可到底失了底蕴,有好些个,都是魏家门下出来的呢,卢家姐儿能嫁进魏家,这是福气,那孩子性子活泼,为人爽气,心地也平良,是个有福气的,魏家这位大太太,听说也是个性子温厚好相处的?”
“嗯,和我阿娘有点儿象,不过比我阿娘能干多了,这是我太婆的话。三娘子和魏家四爷也很是相得。”李丹若笑道。
程老夫人仿佛想起什么,看着李丹若笑道:“我想起来了,你看看,能不能把你妹妹带上一个?就算做个伴,这魏家大太太做生辰,来的世交故旧必定不少,能跟魏家交好的,门第根基也都不能差了,说不定能碰出个好姻缘来也说不定。
你这几个妹妹,小三房只有你七妹妹一个,用不着我操心,我也管不了,小二房九姐儿不提,至于六姐儿,只要她不是眼光太高,心眼太活,也不愁,你二伯娘是个心善的,就是小长房这几个,唉,看着那几个孩子如履薄冰的模样,唉。
你太婆说的对,这庶子庶女,没有最好,生出来了,就是根横在肉里的刺儿,那孩子又可怜,都可怜,咱们不说这个。”
李丹若忙笑道:“太婆看,带谁去好?”
“这随你,你看带谁合适就带谁去,你跟卢家姐儿知根知底,你看哪个能跟她说上几句话,能让她看着顺眼,就带哪个。”
“几个妹妹那样好,哪个带过去,三娘子都能喜欢。五妹妹年纪最大,这趟就带五妹妹去,太婆说呢?”
“行。你打发人去跟她说一声,五姐儿倒是个懂事的,你多照应些。”程老夫人笑道。
李丹若应了,陪着又说了一会儿姜家、魏家的过往旧事古话儿,才告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