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挥了挥手,一时间,所有人全数离开,唯独留下了许仙,只见许仙步履款款的走到先生面前,跪坐在地上,“先生。”
“你且起来,今晚应星楼诗会,你随我同去。”
“是!先生。”许仙应承道。
对于诗会,许仙到也没什么兴趣,但是先生既然有要求,那么做学生的自然得应允。
夜晚。
只见钱塘县内,街道上人潮涌动,各家各户都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卖糖人的,卖面具的,卖泥人的,卖灯笼的,比比皆是,从街头至巷尾,全都有。
吃过晚饭后,许仙与姐姐许娇容说了一声,便出门了。
一路上走街串巷,不禁感叹,这些节日只有在这古时才能感受到了,换做现代,又有什么人会去理会呢?顶多就是叫几个明星,唱唱跳跳,就结束了。
走着走着,路过一处卖灯笼的摊贩,只见那摊贩高呼道“猜灯谜咯,猜灯谜咯,猜中灯谜便可以拿走灯笼。”
这几年,许仙也没少猜灯谜,因为在现代少有见到这猜灯谜的活动,所以初到这里的几年时间,许仙每年都会去猜灯谜,但是久而久之,也觉得无趣,毕竟换做谁都能猜出来这些灯谜,你还会觉得有趣么?
有趣是建立在解开谜题的那一瞬间,能够一眼看出来的谜题,解出来也不会有任何感觉。
“老板,给我个灯笼。”许仙走到摊前,叫到。
“好嘞,您拿好。”说着,递了一个灯笼过来。
许仙虽然没有猜谜的性质,但是留下谜题的兴趣却是很有兴趣。
接过灯笼之后,拿起摊位上的毛笔,沉思了一会儿,提笔在哪灯笼上写下两句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打一字。
将灯笼递给摊贩之后,那摊贩赞叹道“好字!好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不知这是打那个字?”
摊贩不解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两句诗原本是出自清代诗人郑燮(xiè)手中,是由他所写的《竹石》所改,原文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而到了许仙这里,他将其后半段修改为‘任尔东南西北风’便成了一首灯谜。
许仙笑了笑,然后在摊贩掌心写了一个‘笠’字,接着在案上留下几枚铜钱,然后便转身离去。
随后他独自来到应星楼,刚准备进去,便碰到同窗学友,俩人客套了一番,便一同进了应星楼。
应星楼乃是钱塘县一处酒楼,原本不叫应星楼,只因酒楼内墙壁上均刻有美文诗篇,宛如天上群星,故而改名为应星楼。
此时,楼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各种活动也都尽皆展开,对对子的,对诗词的,行酒令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而酒店的老板自然是开心的不得了,站在柜台后面,手指一刻也没离开算盘,嘴角含笑,显然今晚没少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