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中八百里秦川道渭河北岸有一个小镇叫渡口。老人们讲很早的时候渭河古河道从这里经过,这里是古渡口,是来往船只交卸货物的地方,人来人往很是繁忙。由于渭河改道,古渡口没有了,这个名字留下来了,成为地名保留至今。
在古河道的边上有一个小村庄叫河沟村,村的西头是王家庄,村的东头是芶家庄。
芶家庄大多数都不姓芶,姓王和刘占大多数。这些外姓都是1942年河南灾荒逃过来的河南人的后人。
有一户芶姓人家,母亲寡居带着一个儿子一起生活。这家的儿子名叫黑蛋。生的壮实,小小年纪干活就是一把好手。
黑蛋他达是在给村上盖房的人家帮忙时,被突然掉落的屋梁砸死的。苦命的女人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成人的。
那年,黑蛋十八岁,黑蛋妈找媒人给他说了一门亲。姑娘是十五里地店子村的毛妞,刚十七岁,长着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梳着一条大辫子。
媒人是镇上开小卖部的王婶,能说会道,街坊邻居称她“人精”。
王婶的店门不是很大,外间摆的都是一些日常用品,零散的小吃食,炒的瓜子、花生一类东西。
内间比较大,一个大火炕,占了一半,另一半放了一张大方桌,桌子上放了一个四方木茶盘,盛着一个青花瓷大茶壶和六个茶杯。桌子四周放了很多凳子。坐十几个人都绰绰有余。看来说媒才是王婶的主业。
见面那天就是在王婶的小卖部里,黑蛋穿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显得很是精神。怯生生的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一声不吭。
黑蛋妈和王婶在一边聊着姑娘家的情况。“那女子长的好,十里八村都难找,能文能武,地里屋里都是都是一把好手,配你家黑蛋那是绰绰有余。”王婶给黑蛋妈夸赞还未曾谋面的未来儿媳妇。
不一会儿,一个中年男人和妇女领着一个漂亮的姑娘走了进来。王婶迎了前去,互相说了些什么,声音很低,黑蛋和黑蛋妈都没有听到说什么。
这时,王婶转过头笑着对黑蛋妈说,“她姨,让娃们自己聊,咱们大人出去转转,不要在这里做电灯泡。”说完,王婶把姑娘领到黑蛋傍边的凳子坐下,给黑蛋介绍说“她叫毛妞,你妈应该给你讲过,今天是你们第一见面,成不成就看你们的造化了。月老是不会乱搭线的。”王婶转过身,给黑蛋妈使了个眼色,黑蛋妈开心的跟着王婶和中年男子和妇女一起出去了。
瞬间,屋子里变的寂静,隐隐听到有蛐蛐在墙脚叫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