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二年,大明朝可以说得上是国泰民安,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但是整个北京城还是热闹非凡,仿佛根本没有过冬的痕迹,上辈子的沈凌是个纨绔大少,现在了解了当朝正德年间的具体情况之后,沈凌初步定下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先进入国子监走科举考试这条路子。
沈凌自己也奇怪,自己这几天看过的文字竟然可以近乎达到过目不忘的层次,这可是自己可以依仗的本事,沈凌自己都不怎么清楚,当时沈凌穿越的时候灵魂受到重创,但恢复后记忆力却比正常人好了很多,自己想来能考自己的学识成为士大夫之中的一员。
武将一途太过艰险,俗话说的好,“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重活一世的沈凌可不想整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还是科举这条路比较靠谱,这时候沈凌就后悔上辈子怎么学了个理工科,但是幸好背的那些诗文还在,毕竟九年义务教育的底蕴就不少何况是重点大学生,开始想怎么才能进国子监读书。
仔细想想还得请自己的亲娘吴氏出马,话说国子监是魏国设立的给一众文臣武勋读书的地方,说白了就是给贵族的这些“官二代”读书的地方,师资力量强大,但是未必有外面有名气的书院出的学子成绩好,也是,这些子弟大多为纨绔子弟,不闯祸就不错了,师资力量再好也不是都能读进去的,再加上几个笨的就更不用说了。
沈凌兴高采烈地去求吴氏,谁知吴氏一开始不同意沈凌读书走科举的路子,“你的病才刚好,再说你不是一向不喜欢读书么。”“那国子监可不是胡闹的地方。你从小习武,万万不可荒废。”可读书本就是好事,吴氏禁不住沈凌的一阵糖衣炮弹也就答应了。
“什么?二弟你也要进国子监?那里可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别多想了,父亲八成也不会同意你去。”文远伯府世子沈寿,沈凌的大哥听到这个消息到是不以为意的说,这沈寿说来并不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小人,行径说白了就是一个老实人,父母之命无论是正确与否什么都听,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什么坏心眼,读书也不行,但总是来嘲讽沈凌,毕竟整个伯府就他们四个兄弟姐妹,另外两个还是个女子,总喜欢在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弟弟身上找成就感,毕竟旁人看来,自己比那庶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吴氏实在拗不过自己儿子的央求,只好厚着脸皮去求那位当家大娘子。
吴氏找到王氏把这事一说,开始王氏不同意,但是吴氏好生央求再加上王氏本就希望沈凌这个庶子能多惹点事,以后说不定还能把二房从伯府清出去。最后也同意去说。
其实王氏也不喜三房,但是三房再怎么说也没有添上男丁,怕有一天沈凌出息了袭了文远伯的爵位,但是沈景岚好歹也是世家功勋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