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离于襄阳城被刺一案,襄阳城县令与县丞的奏折,朕已经看过了。”,杨信望着众大臣,说道:“而他们在奏折上,写明,谢军在抓捕那名凶手的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一枚玉佩。”。
各大臣都默不作声,但却都是心知肚明。
接着,杨信看向仅次于王相,站在最前列的李司空,说道:“那枚玉佩上,写着一个李字。其反面,刻着一朵花,牡丹。”。
杨信的话说到这里就停了,好像并未指向谁,但是在场的众人都知道,李司空最爱牡丹,爱到将之刻在了家族玉佩之上。同时,大家还听到,在范离离京的时间前后,李司空府上也消失了一位护卫。
这些话是从哪里传出来,传开来,还没有人查到。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对李司空的诬陷。即将罪责推到了李司空的身上,混淆视听,心中也未曾不想着要扳倒李司空。
朝中上层的官职没有一丁点的空缺,而且相对于六部尚书和更加年轻的六部侍郎来说,年迈的王相和李司空的位置会更快的腾出来。只是这个想法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了。每当大家都认为王相以及李司空两人或者其中一人会挺不住的时候,两位老人都会精神抖擞的再次出现。
当官,自然是想自己的馆越大越好。在前面进无可进的时候,只有王相或者李司空倒台,大家才有了前进一步的机会。而之所以针对李司空而不是王相,则是因为王相乃是一大派系的首领,李司空则是孤家寡人一个。
当官,不可能没有朋友,这是无人能够做到的,王相也做不到。而王相之所以能够做到丞相的位置,其中既有其能力的关系,也是因为王相身后的派系的推动。
而李司空,则完完全全是大魏朝廷里的一个特例。因为李司空不接党,朋友也只有王相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可以说李司空能够屹立在大魏朝廷里,身后唯一的支持,就是杨信了。而没有任何其他官员支撑的李司空,也是最好下手的目标。
大家都懂这个道理。杨信懂,王相懂,所有人都懂,就连李司空自己都懂。
而今天这次朝会,大家关注的,就是杨信的态度。作为皇帝,并且是手握整个大魏全部的权力的杨信,只要他继续支持李司空,那么之前开了一个头,后面也没有人敢跟上。
那么,杨信会不会继续支持李司空呢?
杨信在思考。他想到了以前他还和宁昱一起当大梁反贼的时候,李司空就是他们军中的总管。因为公正严明,因为刻板无情,所以李司空在军中有人拥戴,有人厌恶。建立大魏后,因为初期的混乱,杨信曾一度被自己的手下逼宫。那个时候,杨信的话没人听,宁昱的话也无人信,但是李司空的话,他们信,而且听。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李司空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而现在,他已经老了。
“李大人,有何要说的吗?”杨信面无表情的问道。李司空抬头看了眼杨信,回答道:“臣,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