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想了想,暂时放下了莫名的担心。
既使有人进入秘境,那也只可能只有一人。而只有一人的话除非是对这处秘境十分了解否则基本不可能赶上宁远的进度。哪怕来者神通广大,前面的陷阱通道能够极快的通过,冰火通道那里也至少会消耗七天时间。
“至少还有七天。”宁远想到这里,心头的紧迫感稍稍缓解。
没有浪费时间,宁远一边调息一边不断感应着天地间的山灵气息,捕捉着山魂灵光。
任何意境招式都是一个融意的过程。而要融意就得去感知去捕捉去理解去融合这股意。无论枪意、剑意这样的兵器之意,还是山水湖泊这样的山水之意,又或者地火水风这样的元素之意,皆是如此。所谓融意便是明悟天地之道的过程。
“大山势”是宁远得以窥见天地之道微末一缕的机会与契机,也可以说是他理解何为修行的一个机会。
末法时代的众生虽然知道修行,知道所谓修行就是获得强大的,超凡的力量的过程,但真要说理解什么是修行那还真是高看普通众生的水平了。
对于修行,宁远和大多数的普通众生一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都未必是“知其然”。
关于修行通常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修行即修心”。关键是个“心”字。但是这个“心”是什么没有人能解释的清。
二说是“修行即修真”。关键是个“真”字。但这个“真”同样没人解释的清。
三则是“修行即修道”。关键是个“道”字。但“道”为何,何为“道”,还是没有人能够清晰明白的讲诉出来。
对于宁远来说,这三种说法似乎都很有道理,虽然侧重不同,但想要表述的意思却似乎是一样的。
所以他最初理解修行便是“修心”、“修真”、“修道”三者合一。而这“心”,这“真”,这“道”便是他需要去领悟的东西。
“大山势”里蕴藏着微末的“山之大道”这点从他明悟何为“大山势”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了解。而在不断的练习和施展中,宁远对于“山之道”也有了些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悟,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加深这种领悟。
根据父亲传下的不知名奇门手段和“爻衍”的推衍,“道”的领悟最佳的途径便是从“意”开始。而要领悟“意”,最好的方法便是去“融意”。将天地之间的“意”捕捉,融合到自身的灵魂之中。以“魂意融天意”。
这种手段从宁远第一次通过观想感知到元气的时候就已经自然而然地掌握。他修炼三棱枪诀的时候便是通过演练枪法动作,呼吸和观想三棱枪诀的行气图去引导天地元气流转身体的过程。而被吸纳到气海的元气便是三棱枪诀所需要的元气。
这个过程虽说是宁远的主动施为,但其实大部分的过程是被动的。所谓的行功其实差不多只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融意则不同。“融意”需要宁远主动去观想,去感知天地间流转的“意”,去分析,去理解哪些是他需要的“意”,然后通过自身的意志,精神去撼动,去捕捉自己需要的“意”,将“祂们”融合到自身的意志与精神之中,来领悟祂们的“心”,祂们的“真”,祂们的“道”。
这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将自身状态调整到圆满后,宁远起身开始了又一次的挑战。
挑战,休整,再挑战,如此往复。
不得不说,“空练一年不如挨打三天”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实战对于某些人来说确实是修炼成长的最佳途径。
三天后的下午,宁远在以巧劲引开守门人的长枪后终于用“大山势”第一次破开了守门人的防御。
虽然只是让守门人胸口的釉质层出现了小块的破损,但对宁远来说也是极大的鼓舞。
再一次休整完毕的宁远持枪踏入守门人的攻击范围,在守门人长枪袭来的瞬间踏步上前,旋枪磕着守门人长枪的枪身钻向它持枪的土质手腕。
守门人收枪防御时同时收枪,神色一肃,一股隐约的气势浮起,手中长枪蓦然间似乎沉重了很多,一道道烟圈般的空气波纹荡起,踏步上前,宁远手中长枪缓缓推出。
“大山势。”
这一枪是宁远至今为止巅峰的一枪,也是包含了他至今对于“大山势”这一招所有领悟的一枪。
如同“爻衍”所推演的一般,激起空气波纹的一枪似缓实快的从拦截的长枪下方穿过,倾斜向上的长枪崩碎了守门人头身结合部枪势笼罩处的釉质层稳稳刺入暴露而出的核心。
守门人击向宁远身体的长枪停住,脸上不同与其它土傀的威严表情暗淡消失,身体机能彻底停止。而此时,守门人的枪尖距离宁远的脖颈只有半尺之遥。超强力量带起的风压让宁远的脖颈激起一层层的凹陷的轮廓,喘不过气的感觉让宁远的脸色一片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