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吴起去了楚国,又要从新建立自己的势力,还要对付那些王公贵族,一时不会有什么作为,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威胁。
还有个战略原因是:洛邑城直接与魏国接壤,魏国要打过来,速度比较快;而楚国要攻打洛邑城,还必须先攻打周朝的其它城池。吴起去了楚国,要攻打洛邑城,就有缓冲地带,也好应付些。
徐少杰又在想,这吴起和公孙子都都是政治弱智,又都喜欢争强好胜,应该好对付。公孙子都为了个战车,就暗箭伤人。吴起因为自己不是宰相,就和宰相闹矛盾,而后被宰相设计,直接拒绝魏王的提亲要求,得罪了魏王,最后出逃楚国。
吴起出逃魏国的故事是这样的:
吴起和其他诸侯国前前后后打了七十六仗,其中打胜的有六十四仗,为魏国夺取了上千里的土地。
魏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现任魏王。后来魏国的相国田文(非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也死了,由公孙痤接替。本来田文当相国的时候,吴起就有些不服气,现在对公孙痤就更不放在眼里了。
所以公孙痤总觉得自己屁股后面有一颗雷,就想找机会除掉吴起,于是他给吴起下了一个套。
公孙痤非常精明,先是找到了魏王,说道:君上,吴起可不是一般人,我们魏国不大,再加上您刚上任,不知道他会不会把心放在魏国啊!
魏王就问,那该怎么办?
公孙痤告诉他,您可以告诉吴起,说打算把公主嫁给他,要是他同意了,就是存心留在魏国,要是他不同意,那就是有二心。
魏王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便点头同意了。
紧接着公孙痤就实施第二步了,他在家里摆下宴席,分别请公主和吴起做客。
在宴席之间,公孙痤是不断的挑战公主的极限,公主那受得了这个气,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骂了公孙痤。
看到公主这样的脾气,吴起这心里就打起了鼓。等到魏王要把公主许配给他的时候,吴起是一口拒绝了。
就这样,吴起以后处处受制,被迫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其实公孙痤也不是心胸开阔之人,他排挤吴起,是出于保全其相位的需要,并不是不知道吴起对魏国的重要性。
另外,从几十年后的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公叔痤的胸襟狭隘,就是他向魏惠王举荐商鞅,不是存心举荐,而是直到自己病重快要死时才提出。
太史公司马迁于此特著一笔,“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就很有深意。公叔痤若过早地推荐商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可以博得荐贤之名,对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来论魏国的成败,公叔痤是应负一定责任,先后弄走了吴起和商鞅两位绝世之才。
但是,现任魏王认为吴起不服管;下任魏王认为商鞅年轻,不堪大用。所以两任魏王也并未好好把握,有很大责任。
现在的魏国还是很强盛的,上任魏王重用李悝,推行国家管理制度变革。这项制度变革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期秦国商鞅变法和楚国吴起变法,都是以魏国李悝变法为蓝本的。
不过李悝今年刚死。所以徐少杰也巴不得田文早点死,让公孙痤继位,好提早对吴起采取行动。
徐少杰认为,公孙痤这次举荐公孙子都,估计也是为了给他自己的集团增加筹码,以后好打压别人,不光是针对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