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经正和冯锡范商量着军务,忽然有门卫来报,只见来的人单膝跪地,一手撑着地:“报告郑王,马九玉在门口等着来见你,我告诉他您在忙,但是他就是不离开。
马九玉做出这样的举动倒是有些让郑经觉得格外的惊讶,这耿精忠难道是要认错啊的吗?虽然郑经没有想过求和这件事情,但他还是很有礼貌的让他给进来了。
郑经和冯锡范对视了一眼,冯锡范说:“难道此人来是为了和解的嘛?”
郑经点了点头:“这个时候来到这个地方,除了是要来和解,还能干什么事呢!”
郑经看向来通报的那个人:“那你看清他带了多少人吗?”
如果人数很少的话,那大概就是来求和的了,不过现在已经这么晚了,肯定不会带多少人马,是求和没错的了。
“马九玉带的一队人马,也就是有十个人吧。”那个人好好想了想,大概就是十个人的样子,他看了来的人并不多。
郑经点了点头:“好,你告诉马九玉,只能让他一个人过来,其他人让他们在门口等着,告诉他,我不会乘人之危的。”
那个人接到了命令就向外跑去,马九玉得到了允许一会儿便进来了。
“参见郑王,在下是马九玉,奉耿大人的命令,特意赶来向你们致歉。”
郑经挑了挑眉,心中有些得意,但是尽量控制,不让它在脸上表现出来:“哦?你们高高在上的耿大人居然会让你来跟我们求和。他这么有地位的人怎么可能会向我们求和呢?我们在他眼里如此的不值一提,又怎么会劳烦他如此费心思的。”
满满讽刺的意味,没办法,郑经心里对耿精忠那边的人都有着一股子气,因为耿精忠的言论,让世人对台湾整个一个军队的印象都差到极点。
好在马九玉也是做足了心理准备来的,脸上仍然是挂着笑容:“郑王说笑了,我们大人也是一时鬼迷心窍,犯了那样的错误,看在我们都是大明朝的人,而且都是为了光复大明朝努力的,这件事情能不能就别跟我们计较了。”
郑经对他的这些话嗤之以鼻:“不计较,凭什么不和你们计较,我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不能平白无故的被别人咬了一口,还不还手,这不是我的风格,我是一个挑食的人,尤其不喜欢的就是吃亏,你明白吗?”
这个郑经心中的怨气比马九玉想的要多得多,看来想要说通他,应该是很难了:“当然是像你说的这样,像您这么有作为的人肯定都不喜欢吃亏,你想想这世界上有哪个人心甘情愿让自己吃亏呀!不如这样,让我们耿大人亲自过来向你们道歉,你也知道现在是特殊时期,这件事情要是闹大了,吃亏的是你和我们,我们双方任何一个人都逃不了干系,大王可千万不要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而坏了反清复明的大业。”
被马九玉最后说的这句话,郑经有些愤怒:“你说什么?我破坏了大业?那照你这么说,犯错的是我了。”
“当然不是,属下当然不敢这样说了。”
嘴上不敢,心里敢,嘴上说的这么好听,心里不一定怎么骂他呢!“罢了,你也不要再费尽心思说这些好听的来讨好了我了,既然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方,说明我们是已经决定好了,我决定好了的事情,绝不会因为别人给的什么建议而改变的,所以你也不用在我这里多费口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