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年将当街羞辱王铁手的事情报知朱允炆,朱允炆也感觉到这件事办得很妥当。
最重要的证据,便是已有不少铁匠愿意入鸿福号做工。鸿福号给这些雇佣来的铁匠开出四两银的月钱,虽然远不及打造鸟铳的四位高手匠人,但毕竟也是京中少有的好营生。况且锻造铁皮所需要的技术本来不高,便是学徒几个月也可以独立完成。
有了铁匠,鸿福号的造船产业便人手齐备。依石永年的计算,每五日便可以造得一艘二十丈的大船。只恨所赁的船坞泊位不足,不能够数艘大船同时建造。要扩建泊位,也非几日可以完成。
这铁甲船说白了,不过是朱允炆一时的奇思妙想。虽然在乌篷小船上试验成功,但对于是否能应用于巨舰,能否在茫茫大海上长期航行,谁心中也是没底。
好在此船只是用于近海航行,即使有什么不测,船员也可以就近泅水登岸,或是等待其他船只的救援。
朱允炆正规划着如何在夷洲开垦荒地,经营建设,忽然接到了一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消息。
胡季貔跑了。
说这一消息意料之外,那胡季貔本来是大虞国使臣的身份,若要归国,应当奏报礼部、司礼监,大明国则会遣员护送,以及准备回礼。但胡季貔跑得却是不声不响,十分突然。
但仔细想想,这也在意料之中。胡季犛当然不愿意接受称臣割地的条款,况且与大明军队一战之下,感到大明的天兵实力也不过如此。总是有更精锐的部队到来,但劳师远疲,大虞将士以逸待劳,未必便守不住这南越疆土。
如果说为了大明国皇帝的一句话,就要割去三郡土地,还要委屈称臣,此时春秋正盛,志得意满的胡季犛当然不会愿意。
胡季貔收到兄长的回信,当然也不愿再入宫面见大明皇帝。这皇帝摆明了便是要收好处,自己这一方却无论如何给不出陈氏那样的好处。再见到大明皇帝,无非是自取其辱而已。说不定大明皇帝当堂便表明了态度,将自己这个篡位之臣乱棍打出,岂不没趣。
胡季貔只能走,接到信的第二日,便以游览大明京城为借口,带着部下士卒离了驿馆。随后便出了城门,一去不回了。
但胡季貔跑掉的消息,最多瞒得几个时辰,便人人皆知了。
朱允炆既然能得到消息,那么日日派人盯着胡季貔动向的陈天平,当然也能得到消息。
果然,不过半天,陈天平便在宫外请求觐见。自云带了国书,要面呈大明皇帝陛下。
这番觐见,既不同于日前陈天平刚到京城时与朱允炆在宫内的非正式会面,更不同于朱允炆在客店与陈天平的微服见面。既然陈天平要递交国书,那大明国的文武都得在场,此外,还需要鸿胪寺安排礼乐,是极为正式的外交场合。
诸班演礼既毕,陈天平便当着大明满朝文武和大明皇帝的面,取出国书,当众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