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娘,他就是……”
“啊,哈哈,你看大娘年纪大糊涂了,这位俊后生就是咱们柔儿的夫婿吧?”孙大娘没等柔儿的话说出口,就兴奋地打断了。
孙大娘爱屋及乌,越看李安邦越欢喜。李安邦发现孙大娘盯着自己上下打量,再看看柔儿小脸红扑扑的,一时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疑惑地挠了挠头。
“小伙子,多大了?”孙大娘像媒婆似的问道。
“大娘,我今年二十岁。”
“二十了,可不小了,得赶紧成亲了。我和我家老头子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家大小子都会满地爬了。”孙大娘一脸幸福地回忆道。
李安邦带着一脸疑惑走出了大门。
“柔儿,这个孙大娘怎么盯着我啊?是不是我脸上有东西?”李安邦问道。
柔儿也不理他,反而越走越快。
“慢点慢点,柔儿,我快跟不上你了。”李安邦装作气喘吁吁的样子,柔儿果然慢了下来。
“柔儿,孙大娘家就她一个人吗?”李安邦好奇地问道。
“孙大娘原来有两个儿子,十年前倭寇横行浙江,孙大叔和大儿子在进城的路上被倭寇杀害。后来,戚继光将军来义务招兵,孙大娘便让她的二儿子进了戚家军,为孙大叔和大儿子报仇。临行前告诉他,不杀光倭寇不准回家。”柔儿娓娓道来,李安邦没想到孙大娘家居然还有这样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也没想到普普通通的孙大娘竟然是一位女中豪杰,丝毫没有儿女情长。
“倭寇啊倭寇,我李安邦将来一定让你尝尝厉害,臣服在我的脚下。”李安邦又想起后世日本入侵中国带来的史无前例的灾难,紧紧地握紧拳头。
“李大哥,倭寇太厉害了,官军们都不是对手,只有戚家军能打败他们。”
“咦,那孙大娘家的二儿子呢?难道阵亡了?”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只知道他从来没有回来过,可能还在戚家军吧。”
两人边说边走着,倒也不觉得无聊。两人又看望了四五位老人,情况都和孙大娘类似,义乌村的村民大多和日寇有着难以磨灭的血海深仇,几乎家家户户都为抗倭贡献了男壮丁,甚至有几位女子也上过战场。
两人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日头才爬到半空中。路边的黄犬嬉戏追逐,十几个村中幼童在做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游戏。看着这淳朴的画面,李安邦有了想在这定居一辈子的冲动。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李安邦发自肺腑的吟唱。
“李大哥,你真有文化。”柔儿一脸崇拜地看着他。
李安邦苦笑着:“我就背诵了一小段古文,怎么就有文化了。”
“我们村里只有张聪哥哥懂得这些东西,他是秀才。你也懂这些东西,你肯定至少也是秀才,那不就是有文化吗?”
李安邦想到这段话要是让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听到不得笑掉大牙。李安邦没想到古代人们大多是文盲,一个村有一两个识字的就是文化人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开始大规模扫盲,中国人才真正是大多人认识字了。
正当两人谈话时,看到孙大娘站在路边焦急地等人。看到两人走来,孙大娘脸上露出了笑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靠近。
“柔儿,我可等到你了,我刚刚听人家说邻村出了大事,我思前想后,必须马上让你知道”
柔儿一脸疑惑,不知道什么大事必须得让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