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板,今年花椒收购工作怎么样?”徐晨华问杨老五,他的花椒市场第二年运营了,所以他想大干一场。
“今年行情不好,价格比往年低。商贩收购意愿比较低,还在观望。”杨老五有些沮丧的说,他还想收门面房费,这下没得搞头。
“我给你想办法,今年你尽管给我收,我要做点花椒业务。”徐晨华对经营很感兴趣,这个私活只有他独自操作了。
于光霞听从他的吩咐,找到一个名记者写了关于花椒市场的一些报道。很快在全国各大网站转载,还绘声绘色的把这个市场描述成全国最大的花椒交易市场。事后她报销了这个费用,写的很隐晦,吴德惠当时就签字了。
几个月后曾敏来公司查询账务她还好奇:“这篇新闻值钱哟,五万块呢?”不用说这是有偿新闻,宣传力度大有影响力,居然把这个市场搞火了。
程兆邻在工厂还是通讯员,半年内上新闻10篇,拿到稿费1000元的稿费。要是他有资格写这个新闻要赚多少钱啊?谁叫别人是名家啊?你这么悄无声息码字,谁知道你写的什么哟!所以平台不一样,不要去奢想。
程兆邻拿到这个做账那是过了两个月的事情了,谁也没把这个新闻当回事。他只晓得公司让老沈来操作这个业务,他头脑灵活,还带着女儿帮忙。
“给老沈拨20万,他要采购青花椒。”徐晨华给周肖微说这事。
“一次要这么多啊?”周肖微惊讶。统筹资金不易,徐总也不考虑这些。
“现在价格低抓紧采购,后面还要涨价!我们要做青花椒。让老沈先把设备买回来,于光霞这边招聘技术员过来试产。”徐晨华一向眼光独特,他敢赌这个市场。根据他的判断,这种烘干冷藏的鲜花椒很好销售。江州是一个无辣不欢的地方,鲜食花椒很有市场。
沈荣光打探好价格之后,请款采购烘干机,技术员是从先锋花椒市场周边物色的技术员,按照重量给他提成。他招来四个帮手,请工匠维修简单的炉灶及排水设施,试运行之后他们开始点火生产。
程兆邻住在三楼,他们施工的在一楼,不分白天黑夜换班生产。老沈一次搞了10多万的花椒回来,放在仓库里面。临时工两班倒,他们协助技术员看护锅炉,转运花椒,真空装袋冷藏。
每天早上程兆邻被这花椒味弄醒,整天嘴巴都是麻木的。“这个花椒加工啥时候结束哟,嘴巴都是木的。”他跟刘永丽唠叨。
“还要很久呢!花椒才上市多久啊!据说老板准备投资一百万整这个业务。”
“公司不是没有钱吗?工资拖着呢!”程兆邻不悦,他来这边居然被拖欠工资了。说好的不拖欠工资的,这个时候处于年中资金太紧张了。
刘永丽告诉他老板从钢贸公司借来一百万先把这个业务整起来,后面准备大干一场。公司总体不缺钱,缺的是赚钱的业务。因为食用菌技术员走之后,产量大不如前,要想发展必须有新业务来补充。
“公司主打是食用菌,每个月的销售都是上千万,怎么会缺钱啊?”
“基地种植卖给门市,门市批发出去,有些又批发给超市,内部循环能有多大的增值啊!只有卖给外面的客户才是销售,内部空转是没得钱赚的。只是报表看起来很强大。你没看公司养活了多少人啊?基地种植部,生产部,管理部,农家乐,养羊基地,小食品加工厂,每个月工资都是40多万,还有我们这边每个月10万元工资。你是公司怎么有钱赚吗?”刘永丽给他分析。
“老板不容易啊!自己做律师的钱拿这边来发工资,够悲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