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到二十多岁才发现人生真的是分阶段的,而每个阶段对人生的感悟好像也是千差万别的。父母,作为陪伴你走过多数阶段的存在,好像扮演的角色既熟悉又陌生。
这本书我想写写我爸爸的这些年,想写这本书的想法不是太长,好像也没有短到一盏茶的功夫。
对于父亲的认知,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个习惯、熟悉、陌生、误解、醒悟再到难以割舍的过程。相对于父亲来说,书写母亲的文字好像多出不少,文字也相对华丽很多,可能这也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吧!毕竟书写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得知。
如果说是一个命题作文的话,那估计为了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应该会有一票人把赞美母亲的词用来填充讴歌父亲,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只有自己做过的事才会记得如此清晰。当然,那还是处在对父亲认知的初始阶段。
我的爸爸,不是什么可以载入史册的伟人,也说不出“先定个一个亿的小目标”这样有深度的话,如果非要用世俗的眼光来划分一个层次,那么我只能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十三亿分之一。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想说“那你这本书的任务量是挺大的,一个普通人要写个几十万字,你也是拼力老命往有才上靠呀。”
小弟不才,但恰巧具有脱离世俗的拙见,这些年我的爸爸好像没有什么掷地有声的成就,但他的身上也绝非你一眼扫过的简单,我们可能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拥有那些外界看起来光芒万丈的父亲,但我们每个人却都有着一位平凡但不普通的爸爸。
就好像每个人小时候都被问过“要考什么大学”一样,好像每个人小时候的回答都难逃北大和清华。而被动出生的你,好像并没有人从小就来征求你的意见“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爸爸”,但在余后不长不短的人生中面对千奇百怪的爸爸,每个人大都被血缘的魔力牵扯喜欢的不得了。
不知道你对你的父亲有没有过误解,也不清楚你的误解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我不长不短,有个小四年,好像那四年我眼中的自己牛逼的哪都装不下,于是乎,那四年也就成了我以后回忆中最清楚自己傻逼的四年,但,每个人不都得经历经历,这样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料喝酒,有故事下菜。
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顺理成章,日后自我救赎的时候,我也经常安慰自己“别纠结,你也是第一次当孩子”,然后筋络通畅、精神焕发,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但一切又确确实实的经历着。
之所以打算写这么一本书,不是因为父亲耳边的白发触动了心房,我爸爸是少白头,所以对于书写父亲白发的优美语句,小弟实在体会不到其中的凄楚。写这本书,是在一场球赛直播后和爸爸的彻夜长谈,突然惊觉,眼中平凡的父亲这一路上的经历是闪烁着光芒的,而且,这是我活了二十多年所没有想到的。
我写不出那晚震惊的表情,只记得把汽水当酒干了两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