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龚士澄经验
荆芥,其气轻扬,专走肌肤,不似防风祛风能深入骨肉。龚氏认为荆芥具有解毒、止痒、利咽喉三大作用。
1解毒:本品辛温,发散风寒,辛而不烈,温而不燥,无论风寒、风热,都可使用。凡一切感冒,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咳嗽,鼻塞等症,均选用之,以其能解表邪、解病毒也。观摄生众妙方之荆芥败毒散,治疮肿初起,便是解毒先例。不过彼用于外科,我们用于内科而已。
2止痒:医宗金鉴消风散,治皮肤瘙痒,首列荆芥散风止痒。荆芥内服或煎汤洗浴,对皮肤痒症皆有显效。既然能止外痒,当然也能止内痒。感冒咳嗽,病人多先觉喉痒,同时才迸发咳嗽。荆芥擅长止痒散邪,服用后,咽喉痒除,咳嗽也随之缓解。是借鉴成方,由外及内的思路。
3利咽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荆芥汤,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组成荆芥汤的荆芥、桔梗、甘草三味药,医学心悟止嗽散全都收入,龚氏又推而广之,用治喑症。凡外感咳嗽,伴有声哑或失音,或发音困难者,认为是风邪结而不散,属于“金实不鸣”,必用荆芥汤祛风散结利咽喉,屡用多验。
指月按:荆芥解毒是通过它清阳之气,透发风邪,给毒疮一条出路。荆芥止痒,是由于风盛则痒,祛风则痒消。荆芥利咽喉,是因为咽喉与肺同系,肌表开则咽喉开,肌表闭则咽喉闭。
2李景尧经验
天津李景尧老中医治疗小儿外感除用疏风解表药外,多加宣肺化痰之品。他认为小儿因卫气不足,感邪之后每多犯肺,故凡遇小儿外感,几乎大都伴有咳嗽,甚则喘促,因此多加杏仁、桔梗、前胡等药。在用解表药时,不论风寒外感,或是风热外感,均加用荆芥。他认为辛凉解表药重在清热,而解表发汗之功不足,荆芥可宣散表邪,有解肌发汗之功,但要热服,微取汗出。又因小儿外感多兼夹食,故每多在解表药中加以消食导滞之品,如焦神曲、焦麦芽、鸡内金等。
指月按:祛风解表、宣肺化痰和消食导滞是治疗小儿外感食滞病常见三大法,用荆芥祛风解表,使清阳出上窍,用焦三仙之类消食导滞能让浊阴出下窍。这样清升浊降,自然病痛得消。
3周文川经验
周文川老中医认为荆芥穗有入血搜风之功效。曾遇一新生儿5天患脐风,口噤不开,项背强直,家长相求治之,以期死里求生。当时因偏僻乡村别无他药可施,见其家中悬荆芥一捆,嘱以荆芥穗15克,蝉蜕30克,煎水少少与之频服。事隔三载又重逢,不期此儿活泼天真地给来客搬凳。家长告云,此儿当年服药后,口噤、背强直顿消而愈。嗣后周老又治三例“四六风”,均以此法获生。由此可知本草纲目云荆芥穗“入足厥阴”,食性本草称谓“主血劳风气”“祛风理血”不假。周老佐蝉蜕,入血搜风之力捷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