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承国神殿已是三个月后,一进大门,就见院内灯火通明,执事、仆佣往来奔走,比往日热闹多了,启承径自回自己寝宫,几名随从各自散去。
躺坐在藤椅上,盘点最近的收获,自从各地神像积存念力炼化之后,后面仅靠现有信徒每日产生的念力就少的可怜了,必须想办法扩大信仰,这是自己的成道之望啊!
人类也需要宗教,有信仰的人知道敬畏,有做人做事的底限,社会运转也比较稳定。
后世的华夏人实际上是一个多种信仰并行的国度,各种宗教、神灵加上对祖先的供奉。他们敬神、敬佛、敬祖、敬灵、敬功德,分类也特别详尽,有财神、福神、门神、痘神、灶神、喜神、送子娘娘等等,甚至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风雨雷电都有专门的神灵,那样的话每个神灵才分得多少香火念力?
自己的信徒必须且唯有一个信仰、一个神灵,那就是自己,但要实现这一点在这个神魔世界就比较困难了。
这时他的专用执事又回来禀报,卫国君王带着择选的少年七天前赶到惠德城——也就是启承待的这个神殿之城,启承没吭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卫国距离承国的距离既不是最远的也不是最近的,但却是第一个到达的,而且是国君亲自前来。只因为卫国是最弱的,无论人口、面积还是军队战力,所以卫国必须提早赶来,也好展开合纵外交,保证自家安全。
第二天一早,执事回报太祭和卫国国君前来拜见,不一会儿,太祭跟一个中年男子并肩进来,这男子四方脸,长眉细目,鼻如悬胆,身穿五彩锦袍,头戴朝天冠,腰悬玉带。
走到殿中大礼参拜毕,直起腰身对启承道:“臣卫国国君劬莨拜见启祖,闻听老祖归来,臣不胜欣喜,此诚我人族之大幸,万民之福祉。闻听之日,当即启程,驰懋驰突,载浮载沉,到此圣宫,得见老祖圣颜,老祖德配天地,功成无量,应元教化,泽被万世……惟愿老祖长居金阙,下民以视,宠绥四方。”说完后又拜到于地。
启承静静听着,这国君似乎对自己评价很高啊,顿时看他顺眼多了,就沉声道:“平身,赐座!”旁边自有执事搬来锦榻,卫国君与太祭施礼后坐下。
此时太祭一拱手,说道:“卫国君一向礼敬天地,修德行仁,宣猷赞化,扶绥黎庶,不起干戈,不事杀伐,国事兴隆,民丰物阜,国人悦服。”
启承听明白了,太祭这是告诉他这卫国君推行仁政,国内民众生活还不错,也是个和平主义者。但对神殿没有太多关照,又想起这卫国神殿多有破败,香火大多断绝,心思也就淡了,就轻轻的回了句:“善!”
这卫国君自然不知启承心思,当下接口到:“莨也不敏,唯有修德勤政,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以期安民乐业,永保其昌……”
这回启承听得兴头大减,心想自己恨不得马上人族统合,好大肆推广对自己的信仰;你要永保其昌,就得保持分裂状态,这可不利于自己的计划?就又回了个:“善!”
随后太祭提到卫国君已经带来五十名少年,询问启祖可对这些少年有什么特别交代?启承想了想觉得这些少年的首要任务其实是繁衍生息,这是人类的本能,似乎不用特别交代。
其他的也就是服从管理、低调发展之类的了,岛上向无人烟,生活难免清苦,这些少年要在那生活一辈子,自然需要吃苦耐劳、遵守纪律,要培养这些特质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军训。因此就道:“军训吧。”
太祭和卫国君对视一眼,这个不太好理解啊,怎么个训法?这些可都是各国豪门公子、千金。还是太祭开口:“老祖,这军训如何进行?”
启承这才醒起,这时候当兵的地位很低啊,训练也远没有后世那么系统化,所以一听军训两字有疑问也正常。就解释道:“就进行列队、行进训练,不以上阵厮杀为要求,只要站能成行,走要成列就可,这可以锻炼纪律性!”
二人听了个半懂不懂,偏生在这老祖口里似乎这军训极其简单,人人都该懂似的,出言极其简略,也不好一个劲追问,就唯唯应了辞出。
此时启承正在考虑后世的军训之法拿到这个时代来会不会有用,能不能打造成一只打不烂、拖不跨的铁军出来?配以锋锐兵器,能不能对妖兽造成杀伤?普通兵士不能修炼,能不能以武淬体,增强战力?
但现在他连兵营是啥样都不知道,也就无从谋划,只能留待亲眼见过之后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