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感慨道:“我老了,什么都不中用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记性也不好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快记不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家笑话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招待,不过就是能嚼得动的吃两口,困了就睡一觉,闷了就和这些孙子孙女儿们玩一会儿,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刘姥姥笑着说:“这正是老太太您的福气呀。我们可没这福分,想这样都不行。”贾母自嘲道:“什么福气,我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这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贾母满脸笑意地说道:“我刚才听凤丫头说,你带了不少瓜菜过来,她正叫人赶紧去收拾呢。我呀,正想着吃点地里刚摘的新鲜瓜菜。外头买的那些,可不像你们田地里种的,味道差远了。”
刘姥姥也笑着回应:“这些不过是些乡下的土产,就图个新鲜罢了。像我们平常,想吃鱼肉都难,实在是买不起。”贾母又热情地说:“今儿既然咱们认了亲,可别就这么空手走了。要是不嫌弃我这儿,就住个一两天再回去。我们这儿也有个园子,园子里种着果子,你明天也尝尝,走的时候带些回家,也算是你来看亲戚一趟的收获。” 凤姐儿见贾母这么喜欢刘姥姥,也赶忙挽留道:“我们这儿虽说比不上你们乡下的场院大,可空屋子还是有两间的。您就住上两天,给我们老太太讲讲你们那儿的新鲜事儿、奇闻轶事。”贾母笑着责备凤姐儿:“凤丫头,别拿她开玩笑。
她是乡下的老实人,可经不住你打趣。”说着,贾母又吩咐人先拿些果子给板儿吃。板儿见人多,有些胆怯,不敢伸手去拿。贾母又让人拿些钱给板儿,让小丫头们带他到外面去玩。刘姥姥喝了口茶,便开始给贾母讲起乡村里的所见所闻,贾母听得津津有味,越发觉得有趣。正说着,凤姐儿派人来请刘姥姥去吃晚饭。贾母还特意从自己的菜里挑了几样,让人给刘姥姥送去。 凤姐儿一看刘姥姥这么讨贾母欢心,吃过饭后,又把她打发到贾母这边来。
鸳鸯赶忙让婆子带刘姥姥去洗了个澡,自己还精心挑选了两件家常衣服,让刘姥姥换上。刘姥姥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换好衣服后,便坐在贾母的榻前,绞尽脑汁地又找了些话来说。这时,宝玉和姊妹们也都在这儿坐着,他们平日里哪里听过这些乡下的事儿,都觉得比那些盲人说书先生讲的书还要有趣。 刘姥姥虽然是个乡下人,但她生来就有些见识,再加上年纪大了,经历过不少人情世故。她见贾母这么高兴,又看到这些少爷小姐们都爱听,就算没什么可说的,也能编出些故事来。她绘声绘色地讲道:“我们在村里种地种菜,一年到头,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哪有闲坐着的时候,天天都在田头忙碌,什么样稀奇古怪的事儿没见过。
就说去年冬天,连着下了好几天雪,地上的积雪有三四尺深。那天我起得早,还没出房门,就听见外面有柴草响动的声音。我寻思着,肯定是有人来偷柴草了。我就爬到窗户边,偷偷往外看,结果发现不是我们村里的人。”贾母猜测道:“说不定是过路的客人,觉得冷了,看到有现成的柴草,就抽些来烤火,这也是有可能的。”刘姥姥笑着说:“不是客人,所以才说这事儿奇怪呢。老寿星您猜猜是什么人?原来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长得那叫一个标致,头发梳得溜光水滑,穿着大红袄子,配着白绫裙子……”
刘姥姥正说得兴起,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嚷声,还听到有人说:“没事儿,别吓着老太太。”贾母等人一听,赶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丫鬟回禀说:“南院的马棚失火了,不过已经扑灭了,没什么大碍。”贾母胆子最小,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起身,在众人的搀扶下走到廊上查看情况,只见东南方向的火光还隐隐发亮。贾母吓得嘴里不停地念佛,赶忙让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人等人也急忙赶来请安,还回禀说:“火已经灭了,老太太请回房休息吧。”
贾母一直盯着火光完全熄灭了,才领着众人回到屋里。宝玉却还惦记着刘姥姥讲的故事,赶忙问她:“那个女孩儿在大雪天里抽柴草做什么?万一冻出病来可怎么办?”贾母嗔怪道:“都是你刚才问抽柴草的事儿,结果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别再说这个了,换个别的讲讲。”宝玉听了,心里虽然不太乐意,但也只好作罢。 刘姥姥又想了个故事,接着说道:“我们庄子东边的村子里,有个老奶奶,今年都九十多岁了。
她天天吃斋念佛,没想到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菩萨托梦给她,说:‘你这么虔诚,本来你是要绝后的,现在我已经向玉皇大帝奏明,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她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好不容易养到十七八岁,却不幸去世了,一家人哭得死去活来。
后来果然又生了一个孙子,今年才十三四岁,长得白白胖胖的,像雪团儿一样,还特别聪明伶俐。由此可见,这世上的神佛是真有的。”刘姥姥这一番话,正好说到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心坎上,连王夫人都听得入了神,全神贯注地听着。
宝玉的心里一直惦记着刘姥姥讲的那个抽柴草的故事,整个人有些闷闷不乐,脑子里不断琢磨着。这时,探春走过来问他:“昨天咱们去扰了史大妹妹,我想着咱们回去商量一下,组个诗社,也回请她一下,顺便请老太太赏菊花,你觉得怎么样?”宝玉笑着回答:“老太太都说了,还要摆酒回请史妹妹,还让咱们作陪呢。不如先等着吃了老太太请的这顿,咱们再请也不迟。”探春皱着眉头说:“越往后天气越冷了,老太太说不定兴致不高。”
宝玉眼睛一亮,说道:“老太太就喜欢下雨下雪的天气。要不咱们等下了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那多好啊。咱们在雪地里吟诗,肯定更有趣。”林黛玉在一旁连忙笑着打趣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在雪地里抽柴,那才更有趣儿呢。”这话一出口,宝钗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宝玉瞪了林黛玉一眼,没有搭话。 过了一会儿,大家就散了。宝玉在背地里特意拉住刘姥姥,急切地想知道那个抽柴草的女孩儿到底是谁。刘姥姥没办法,只好编了个故事告诉他:“那原本是我们庄北边沿地埂子上一个小祠堂里供奉的,不是神佛,以前有个什么老爷。”
说着,她假装思考起那个老爷的名姓。宝玉连忙说:“不用管什么名姓了,你直接说怎么回事就行。”刘姥姥接着说道:“这个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茗玉。这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把她当成珍宝一样疼爱。可惜啊,这茗玉小姐活到十七岁,就生病去世了。”宝玉听了,跺着脚连连叹息,又追问后来发生了什么。刘姥姥继续说道:“因为老爷太太太过思念女儿,就盖了这个祠堂,还塑了茗玉小姐的像,专门派人在那里烧香供奉。时间久了,当时派的人也没了,庙也变得破败不堪,那个塑像好像也成精了。”
宝玉急忙说道:“不是成精,按常理,像这样的人虽然肉身死了,但精神是不会消亡的。”刘姥姥感慨道:“阿弥陀佛!原来是这样。要不是哥儿你说,我们都以为它成精了呢。听说她时常变成人,到各个村庄、店铺、道路上闲逛。我刚才说的那个抽柴火的就是她。我们村里的人还商量着要把这塑像毁掉,把庙也平了呢。”宝玉赶紧劝阻道:“可千万别这样做。要是平了庙,那罪过可就大了。”刘姥姥忙说:“幸亏哥儿提醒我,我明天回去就告诉他们。” 宝玉接着说:“我们老太太、太太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全家上下也都喜欢做善事、乐于施舍,最爱修庙塑神了。
我明天写一个化缘的疏头,替你去募些善款。你就当这个庙的香头,攒了钱把庙修缮一下,再把泥像重新装潢一番,每个月给你些香火钱让你负责烧香,这样不好吗?”刘姥姥高兴地说:“要是能这样,我可就托那小姐的福,也能有几个钱用了。”宝玉又详细询问她那个地方的地名、庄名,离这里的远近以及具体的方位。刘姥姥随口编了一些说了出来。 宝玉对刘姥姥的话深信不疑,回到房间后,一整晚都在盘算这件事。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出门给了茗烟几百钱,按照刘姥姥说的方向和地名,让茗烟先去探探情况,回来再做打算。茗烟走后,宝玉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回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好不容易等到太阳落山,才看见茗烟兴高采烈地回来。
宝玉急忙问道:“找到那个庙了吗?”茗烟笑着说:“爷,您当时说得不太清楚,可把我累坏了。那个地名和位置跟您说的不太一样,我找了一整天,才在东北边的田埂子上发现一个破庙。”宝玉听了,顿时眉开眼笑,连忙说道:“刘姥姥年纪大了,记错了也是有可能的。你快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茗烟说:“那庙门倒是朝南开的,可也破败得很。我找了一天正生气呢,一看到这个庙,就想着‘可算找到了’,赶紧就进去了。
结果一看那泥胎塑像,把我吓得赶紧跑出来了,那模样跟真的似的。”宝玉开心地笑道:“她既然能变化成人,自然会有些生气的样子。”茗烟拍着手说:“哪里有什么女孩儿,那分明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宝玉听了,啐了一口,骂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茗烟委屈地说:“二爷,您也不知道看了什么书,或者听了谁的胡话,就信以为真了,把这种没头没脑的事儿交给我去办,怎么能说我没用呢?”宝玉见他着急了,赶忙安慰道:“你别着急。等改天有空了,你再去找找。
要是她真的是哄我们,那自然找不到了,可要是真有这么个庙,你不也积了阴德嘛。到时候我肯定重重地赏你。”正说着,只见二门上的小厮过来说:“老太太房里的姑娘们在二门口找二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