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时的冷清不同,到了赶场天秋棠镇可是人声鼎沸,人们的叫卖声、议价声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首独特的乡村集市交响曲。
刚一下车,陈馨就拉着她爷爷往卖小吃的摊位上凑,冬梅见状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街上的小吃充满了乡村特色。
有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白白嫩嫩的,上面撒着葱花和香菜,淋上一勺红亮的油辣子,吃上一碗,那一个麻辣鲜香嫩,让人直喊:“巴适”!
还有折耳根炒年糕,也是这地方的特色小吃。糯米浸泡一天后捞起来,和着清水用石磨麿成糊状,上蒸笼用大火蒸成膏状,冷却后切成两指宽的条状备用。
吃的时候,再把年糕切成一指长,下油锅小火炒热,把折耳根切碎加在油辣子里作为蘸料,在油辣子的调和下,年糕的稻香伴着折耳根特有的香气在口腔里爆炸开来,那感觉简直不摆了。
还有那被热油炸得金黄的面筋,是陈渝小时候的最爱。那时,陈渝的爷爷还健在,每次赶场时,都会带着他吃上两个香酥可口的面筋,是他小时候最为快乐的时光。
除了这三样比较出名外,还有酸辣粉、醪糟汤圆、烤红薯、糖炒板栗、三角粑......
陈馨拉着爷爷穿梭在人群中,一会儿尝尝这个,一会儿试试那个,小嘴巴忙得不亦乐乎,小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满足。
不一会,就看到陈馨手里端着一碗酸辣粉,边吃边逛,而陈兴林则是两只手上端着豆腐脑和折耳根炒年糕,溺爱的跟在她身后,还不时小声的提醒她注意行人、别乱跑。
除了各种小吃,农民也把自家吃不完、或舍不得吃的活鸡活鸭等家禽以及各种蔬菜水果拿到街上叫卖。
还有卖手工艺品的。
那是一个小摊位,一个七十岁的、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坐在摊位后面,手指在竹篾间灵活穿梭,不多时,一个个竹编篮子、竹编帽子、竹编小动物就从他手里编织出来,每一个都小巧玲珑,栩栩如生。
“爷爷,你看这个小兔子,好可爱啊!”陈馨指着一个竹编的小兔子,兴奋地喊道。
陈兴林也赞叹不已:“这手艺真不错,现在会这个的人可不多了。”
见孙子喜欢,他就掏了五块钱买了一个。
一家人就这样,边走边逛,遇到喜欢的或需要的,就买一些。
不一会,陈渝双手就提满了装有各种物品的塑料袋子:有各种蔬菜和水果,还有难得一见现宰杀的新鲜羊肉......
春节快到了,冬梅本想给爸妈买身新衣服,但镇上卖的不但款式陈旧,而且质量也不怎么样,只能作罢。
决定等春节前几天彻底闲下来后,再带他们到区里的商场去看看。
逛了一圈,没啥可买的,陈渝提议干脆到肉市场买点肉回去做香肠和腊肉。
以前,都是陈兴林老两口在家做好香肠、腊肉,等陈渝一家三口在乡下过完春节回家时,就带一些到城里吃。
他想着今年自己也动手做来吃,感受一下制作美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