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春节就到了。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里辛勤劳作。
一年到头时,即使与家乡远隔千里,即使回家的路千难万险,也无法阻挡他们心中那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于是,当春节来临之际,他们如候鸟般,如夜归回巢的鸟儿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乡之路。
他们就是那些默默付出,勤劳朴实的农村打工人。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辛酸和无奈,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质朴的憧憬。
他们选择离开家乡,是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他们选择在城市里打工,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虽然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但却让他们的家人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是一句简单而又深刻的话,却道出了落后地区外出打工者无尽的酸楚。
他们坐不起飞机,甚至买不到火车票,有的只能乘坐长途汽车,一段、一段、又一段,经过多次的换乘才能回到家乡。
这条路,既是归家的路,也是磨难的路。然而,即使困难重重,也无法阻挡他们心中那份对家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
家的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家,终于到了!
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也到了!
村子里,欢声笑语更浓了!
村里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和福字,屋内灯火通明。
而这些对联,大多数出自陈渝父亲的手笔。
陈兴林写得一手毛笔字,每年都免费给村里写春联。
根本上每年除夕前一、两天开始,村里人自带大红纸来找他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
每到这时候,父亲总是沉浸在诸如“兴林的字写得越来越有名家风范了”、“看这字,一笔一画都非常有神”的赞美声中不可自拔。
其实,村里人求的不是字,更不是为了贪图免费的便宜,而是通过这方式 ,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
除夕傍晚,老人们早早吃完年夜饭,喜欢围坐在晒坝上,回忆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
那些过去的日子,甜蜜的、苦涩的、欢笑的、哭泣的,都在这个特别的夜晚被一一回忆。他们谈笑风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他们年轻、热血、充满梦想的年代。
村里的年轻人却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
他们不同于老一辈的沉静和深思,而是充满活力和热情。
自家的年夜饭都没吃两口,就开始在村里各家转着圈喝酒。
往往是刚到这家还没喝两口、聊两句,又被儿时的伙伴一个电话叫去猜拳喝酒;还没喝一会儿,另一个电话又来了,又继续到下一家吃菜喝酒。
喝着喝着,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两个人又变成三个人......到最后,一大堆人从一个屋里出来,呼啦着又涌到另一家里欢畅共饮。。。。。。
陈渝家里也不例外。
女儿放了寒假也回家了。放假时陈渝忙着改造地块,还是郑冬梅开车回市里接回来的。
从中午开始,家里就忙着准备年夜饭。
母亲马慧和女儿负责择菜、洗菜、为柴火灶烧火,郑冬梅负责炒菜。
经过一下午的忙碌,家里八仙桌上,碟上加碟、碗上叠碗,摆满了一大桌各类荤素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