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鸡蛋羹吃得差不多了,安苒又给他们一人剥了一个土豆,放在那里凉着,等吃完了鸡蛋羹就能吃。
吃完早餐将再给两人将脸和手洗干净,抹上雪花膏就出门了。
安苒的自行车上是装了两个小筐的,是安父安文帮忙装的。
“小安,上班去啊!”
安苒抬头一看是三团副团长家的媳妇,“嗯,吴姐,还没吃早餐呐!”
吴春燕笑着道,“没呢!我上班近,走两步就到了,不像你这么远,你这是还要将安安和甜甜送去你娘家吧!”
安苒点了点头,“嗯,要先送他们过去。”
吴春燕:“安安和甜甜也有三岁了,你放家属院的托儿所也没问题啊!那样就不要这么麻烦了。”
安苒笑着摇了摇头,“送我妈那也一样,反正都得去市区上班,都顺路。”
吴春燕想了想,“这倒也是。”
不过娘家给看孩子哪能不拿些东西回去的,何况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嫂嫂,拿着拿回娘家的东西去改善伙食都能多吃几吨肉了。
安苒看了看时间,“吴姐,回来再聊,我这上班要迟到了。”
吴春燕:“你快去吧!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安苒没说什么直接就走了,至于把孩子送到家属院的托儿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家属院托儿所的工作人员都是来随军的家属,大部分都是乡下来的,而且来自天南地北,说实话,里面的孩子只能说带着孩子,不能说把孩子带得很好。
她将安安和甜甜放在娘家,虽然她会拿一些东西,但起码孩子带的干干净净的。
她嫂子也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对安安和甜甜虽然不能说和她自己的孩子一样,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安家人口很简单,安父安文,这话名字听起来是一个秀秀气气的男人,但安文其实就是一个高高壮壮的汉子,在钢铁厂上班,学的是电工,也是一个小主任。
安苒的母亲白秋,白秋老家是南方的,当初安苒的外公外婆北上才落户到这里的。
白秋也有自己的工作,在街道处知青办那边上班。
正是因为白秋的工作安苒才没有下乡。
安苒是六六年高中毕业的,安文和白秋为了不让安苒下乡,想尽各种办法给安苒买一份工作。
因为白秋是知青办的人,也是个小干事,想办法从那些被迫下乡的人手里买了一个工作。
安苒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安铭,读了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在纺织厂上班。
大嫂路乐,在纺织厂的宣传部。
两人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安锦城,老二安锦华,两人是双胞胎,今年七岁,小女儿安锦琦,今年四岁。
老二安铸,跟着父亲安文学电工,现在也在钢铁厂工作。
二嫂关琳和安铸是同学,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儿子安锦江,今年四岁,女儿安锦绣今年两岁。
然后就是安苒,安苒已经结婚了,在百货大楼工作,有一对龙凤胎,俞锦哲和俞锦诗,今年三岁。
当初关琳没有正式工作,只是一个临时工,后来因为下乡的原因,她又怀孕了,临时工工作就没了。
现在的工作岗位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找,刚好家里孩子也多,又全是工人,关琳就干脆给她们在家带起了孩子。
安苒和安铭一人每个月给关琳十块钱。
对此安铭夫妻俩和安苒夫妻俩都非常赞成,这确实为她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每个月二十块钱的再加上安苒和路乐两人偶尔就带点东西回去,关琳每个月都工资一点都不比一个普通工人的待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