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乾清宫,崇祯召集内阁大臣,正式宣布税制改革方案。方案明确简化税种,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调整士绅税收比例,特别是增加高收入士绅的赋税。言辞间,他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这是为了大明百姓,也是为了大明的未来。”原本井然的气氛此刻充满了剑拔弩张的意味。
话音刚落,朝堂一片哗然。周延儒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却暗含抗拒:“陛下,税制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否过于急进?地方秩序或因此受损。”
崇祯目光一沉,语气中透出威严:“周大人是担心地方秩序,还是某些人的利益?”
“陛下,”周延儒躬身道,“税制改革虽为利国利民之举,但朝中须三思。改革过急,恐损地方稳定。臣以为,应先进行小范围试点,再择机推广。”
崇祯静静地看着周延儒,脸上看不出情绪波动,只淡淡地问道:“周大人担忧地方稳定,是因税制不合理,还是因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此话一出,朝堂内气氛骤然一紧。
周延儒微微一顿,似有不安,但很快恢复平静:“臣不敢,只是以地方百姓为念。臣只是担忧,地方士绅若因赋税过重而反弹,恐会影响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百姓的信任。”崇祯重复这几个字,语气意味深长,“周大人以为,百姓更希望看到公平的税收,还是士绅的特权?”
周延儒张口欲辩,却被宦官派的一名官员抢先插话:“陛下,周大人所言未尝没有道理。若地方运转受阻,影响的可是整个朝廷。”
这名官员的语气带着一丝挑衅,引起其他东林党成员的附和。另一名礼部侍郎说道:“陛下,如今地方财力本就吃紧,税制改革若推得过急,恐怕适得其反。”
崇祯目光冰冷地扫过众人,心镜术捕捉到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私心。有人暗忖:“若改革成功,皇权进一步集中,我们这些人的权力何在?”
他冷冷一笑,开口打破僵局:“你们的担忧,朕听到了。可朕也看到了,许多反对者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朕今天告诉你们,税制改革,不是用来谈条件的!”
一片肃静中,崇祯的声音如刀锋划破空气,朝堂内再无人敢多言。但暗流涌动的对立却愈加清晰,东林党与宦官派借改革之机,各怀心思,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随即,东林党的其他成员纷纷附和,声称改革可能引发地方骚乱,扰乱传统秩序。一些士绅背景的官员甚至暗指改革将削弱地方治理能力,对朝廷权威也是一种挑战。
宦官派虽然因势力受挫,表面上表示支持,却隐隐试图借此反对改革派。一名尚书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仁心为民,可若地方出现问题,朝廷是否能承担后果?”
崇祯听着这些意见,心镜术早已捕捉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大多并非忧国忧民,而是担忧自身利益被触动。他心底冷笑,却表面不动声色。
“朕意已决,税制改革势在必行。”崇祯的语气坚定,透着不容置疑,“东林党素来主张清廉为政,若真为民,请助朕完成此事。至于可能的地方问题,朕自有应对之策。”
他话锋一转,看向宦官派:“各位,粮仓系统已初见成效,难道要因此停滞?若有不同意见,朕希望看到详细对策,而非无端指责。”
朝堂陷入短暂的沉默。崇祯扫视群臣,心中暗自记下各派的态度,已有初步分化策略。
夜晚,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崇祯独自坐在书案前,目光凝重地注视着面前浮现的玄天策光幕。他轻触屏幕,一道复杂的数据流如涟漪般展开,显示出税制改革可能引发的矛盾与隐患。
“系统分析。”崇祯低声命令。
屏幕立刻分成几块,分别显示着朝堂各派的利益网络。东林党、宦官派、改革派,甚至地方士绅的动态都被标注得一清二楚。
“改革阻力分析。”
光幕中央闪现出一条红色线条,连接着“东林党”与“地方士绅”。系统快速给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