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金色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落,伴随着悠长的钟声,清晨的京师从沉寂中渐渐苏醒。文华殿外,百官分列两侧,身着朝服,低声交谈着。当李辰走进大殿时,目光立刻感受到了这片空间的沉重压迫。
他努力保持从容,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沿着铺着红毯的中路走向那高高在上的龙椅。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像是一记记敲击心神的鼓点。他清楚,这并不是单纯的走路,而是一场权力的交锋。
文武百官齐刷刷跪拜,齐声高呼:“臣等恭迎陛下!”
崇祯停步,微微抬手:“众卿平身。”
百官起身,站回自己的位置。然而,这些眼神之中并不全是恭敬,更多的是试探和戒备。他感受得到,这些人并未完全将他视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帝王。
“今日议题,朕想听听各位爱卿对魏忠贤遗党的处置之见。”李辰落座后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
此言一出,大殿瞬间安静下来。魏忠贤这个名字虽已成为过去,但其遗留下的影响却如同深埋的烙印,依然让朝堂上下胆寒。
崇祯即位后,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算了魏忠贤,这位曾在天启年间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最终死于自缢。然而,魏忠贤的党羽并未因此完全销声匿迹,反而在暗中潜伏,等待反扑的机会。
“陛下,”首辅温体仁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魏忠贤一党罪恶滔天,其爪牙仍遍布内外,若不彻底肃清,恐后患无穷。”
作为一名现代人,他对温体仁的历史评价再熟悉不过。温体仁是明末三朝元老,历经天启、崇祯两朝,被誉为“内阁首辅之才”。在史书中,他被描述为能力出众、老谋深算,但同时也因性格偏狭、多疑且过于讲求私利而饱受诟病。
他回忆起一段史料:“温体仁以严厉着称,施政果断,却常常压制异己。他对皇帝忠诚,但这种忠诚更多是为了维护自身权力。有人称他是崇祯手中最锋利的刀,也有人说,他是加速大明党争的催化剂。”
“锋利的刀?”崇祯暗暗思索,目光冷了几分。
他清楚,温体仁虽然能力卓越,但其一心为皇的忠诚中掺杂了太多的私心。为了打击异己,他甚至不惜牺牲国家的整体利益,将东林党当作目标全面压制。这种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巩固皇权,但长期来看,却导致朝堂分裂愈演愈烈。
“崇祯需要这样的首辅,但也被这样的首辅所牵制。”他叹了一口气。
他明白,温体仁是他手中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但绝不能完全依赖。温体仁可以为他削弱东林党的势力,但如果任由他独掌大权,大明的内阁恐怕会变成一个只听命于温体仁的权力工具。
“既然历史给了我这个机会,那这一次,我不会让温体仁成为党争的火种。”李辰冷静地想着,眼中闪过一抹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