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要写汇报,夏主对苏州的整顿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快要狠!夏主一旦整顿完苏州,夏军的后勤问题将会快速得到缓解!”
仅仅过了两天,王儒勾结魏人阻止苏常新政这件事,就登上了《江宁日报》的头条。
一经发出,江宁城举城震动。
之前那些叫嚣要求皇帝收回苏常新政的官员,马上改口:新政好啊!谁要是敢反对新政,那就是魏国细作!我与他不共戴天!
至于那些之前公开表示与王儒关系密切的官员,立刻开始谴责王儒,并且纷纷开始列举王儒过去的罪证。
什么教书误人啊,什么为老不尊在外面养了好几个啊,什么走路驼背、随地吐痰等等。
数日之内,王儒便似乎从人人尊敬的儒家大师,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既然京畿的官员们都有嘴巴表态了,那这种表态自然也很快开始往地方上延伸。
其中延伸最快的就是常州和苏州。
各郡太守、县令,纷纷表达了对王儒这种无耻行径的愤怒,甚至有人连夜给还在姑苏的皇帝写奏疏。
希望皇帝能立刻马上处死王儒,多让他活一天都是对罪恶的妥协。
至于那些抱怨新政导致民生崩溃的士绅们,也似乎突然认识到了新政的伟大,纷纷开始歌功颂德。
七月三十日,一场大雨冲刷了姑苏的暑气后,云舒展,湖光变得柔和了,雾气中的阳光透露出洁白的光辉。
李彦坐在湖边,左手拿着鱼竿,右手拿着那本刚写完的《国家市场经济》,似乎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
旁边的箩筐内,已经装了一半的鱼。
“陛下最近一段时间钓的鱼可真多呀。”刘文静在一边感慨道。
“情况如何?”李彦头也不回地问道。
“断了,再往上一层问不出来,与王儒对接的那个魏人细作,从来没有露过面,王儒只与仇耀先有过一些密切地联络。”
“民间呢?”
“姑苏百姓对陛下抓王儒都拍手叫好。”
“百姓当然会拍手叫好,他们最喜欢看大官被抓。朕问的是苏州各郡士绅,他们的动向如何?”
“纷纷在地方上发文谴责王儒。”刘文静说道,“不过这显然是表里不一、言不由衷,臣已经对姑苏学院那些学生做过全面详细地审问,臣建议陛下下令拿着名单去杀人。”
“拿着名单却杀人?杀谁?”
“所有与本案有关的地方士绅。”
“杀了他们,百姓听谁的?”
“听朝廷的呀!”刘文静好奇道,怎么陛下问如此幼稚的问题?
“朝廷如何将朝廷的想法,多次且精准地下放下去,确保每一个县、每一个乡、每一户的百姓,知道朝廷的真实意图?”
人的行为是需要一些概念去塑造的,把过去的那些提供概念的人埋进土里,你得快速拿出新的概念做补充,引导人群。
如果没有新的概念引入,只是一味砸碎一切,那将导致各地混乱。
破坏永远比建设更容易。
杀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杀人是为了威慑,为了给新政铺路。
破坏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重建。
但如果重建的执行官僚都还没有,只知道掀桌子,那最后百姓也会跟着把所有都桌子掀了。
百姓把桌子掀了是为了泄愤。
百姓泄完愤后,回头还得问你该怎么办?别让我们饿肚子,不然我把你的桌子也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