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推手。
据史料记载,舜帝南巡在零陵时,带诸位老臣,走村串户,访问百姓。他亲眼看到:有的地方人仍住在山窑土洞里,阴暗潮湿,病倒的很多。舜帝便教他们营造土屋,改变居住条件。有的以兽皮为衣,又脏又厚,夏天热得要命。舜帝便教他们学习织麻,改变服饰。有的以人代牛,不懂牛耕,舜帝便教他们耕作技术,发展农业,造福于零陵人民。
舜帝南巡零陵,还给零陵人民带来了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的《韶乐》。创作了反映人们生产劳动的情景的《南风歌》。
南风歌由舜帝作词:“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赋吾民之财兮。”意思是:南方吹来清凉的风啊,可以消除人民的怨气啊;南方吹来及时的风啊,可以增长人民的财富啊。歌词中可以看出舜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说了舜帝在零陵的传说和故事后,周亦铭对怀素和黄益说道:“你们俩有时间,可以去九嶷山游览一番,感受一下舜帝留下的德孝文化,观看大自然的奇妙景观,放松身心,净化心灵。古人有走读一说,一场好的走读,人生的境界也可得以升华不少,大有裨益!”
“九嶷山除了三分石和舜帝陵、舜帝庙,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周叔。”
黄益问道。
“顾名思义,九嶷山,自然是由九座山组成,分别是: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且峰峰相似难以区别,故而得名。九疑山群峰拔地而起,层峦叠翠,万千峰峦,无一不朝向舜源峰,所以自古就有‘万里江山朝山九疑’之说。九疑山奇岩怪洞甚多。 树木葱茏、林海莽莽, 众多的江河、流水、深潭点缀期间,高山和平湖融山水一体,山在水中生,水在山中流。林中珍禽异兽出没无常,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空中云彩飘逸,红霞万朵,石峰直插云中,有静有动,其环境之幽静,风光之秀丽,绝无仅有。总之,九嶷山的美,言辞之间无法描绘其十之一二,只有身临其境,方可体会其魅力!”
周亦铭的一番语,唤起了怀素和黄益云游九嶷山的雄心和壮志。
喝酒聊天,时间也快的飞快。由于明天开业,还有许多事情安排,明天还得起早。
周亦铭提议,大家共同喝上一杯,吃饭撤席,早点歇息。
撤席之后,怀素和黄益在岛上散步,吹着凉爽的江风,规划起零陵郡内的名山大川游历计划来。
最终敲定,第一站,九嶷山。时间:今年秋天,待秋收之后,怀素将寺院僧田的佃租收回并安排好后,就立即出发!
是夜,带着秋游九嶷山的美好愿望,怀素悄然入睡,嘴上,还带着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