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走上前,跟差役打招呼:“兄台怎么称呼?也是我们江都人吧?”
此人一看就是服役的庶民,也是江都乡亲。
“庶仆”和“奴仆”很好辨认,看头发即可。
奴仆留遮不住眉头的短发,即“髡发齐眉”;庶仆的是正常长头发。
差役笑着回应两句,说正事:“我奉裴明府之命,来给张三郎送礼物,作为他改良农具的嘉奖。张三郎在家吗?”
“他进城去了,今日若是回不来,就住在回春堂。”张衍回答。
真是给三郎的嘉奖!
三个大箱子,到底是什么呢?
差役被众人火辣辣的目光烫到了,连忙说:“裴明府知道张三郎要拜曹大夫为师,送来一套《文选》。”
《文选》即《昭明文选》,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唐代科举重视《文选》,此时《文选》的地位几乎可与儒家经典并列。
“是书啊!”邻居们惊讶,“可真是送到阿衍心坎上,他最喜欢书!”
“他祖父以前是校书郎,他家有点钱就买笔墨抄书。”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宝剑赠壮士,书赠张三郎。”
虽然不是钱,众人心里失望。
但他们懂礼貌,绝不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
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哪怕明府奖励一张纸,也得感谢啊!
张衍道谢:“请兄台代我感谢裴明府!久闻曹大夫精研《文选》,这套书对我儿很有用!我正发愁要去哪里借来抄呢!裴明府真是太好了!”
差役露出笑容,张衍识货,张家湾的人也热情纯朴。
他是裴明府得用之人,不希望明府的重赏被人轻视。
“和我一起搬下来吧!书卷很重。”差役说。
张衍和张大河几个上前,把书箱搬进院子。
沉重的书卷,是知识的份量!
张衍心想,三郎若读透这套书,一辈子不愁饭碗。
这一套书,和家里那套《齐民要术》,都是传家宝。
他们搬书的时候,吴秀收拾了两个篮子,交给张衍。
见差役告辞,张衍说:“辛苦兄台来一趟。农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意。一份给兄台,还有一份请代为送给裴明府。”
“这……”差役有些犹豫。
“是自家做的。一样是澡豆,一样是牙膏。”张衍解释了几句。
“哦!澡豆我知道,我家娘子买过,用得挺快。”差役听到不是太贵的东西,笑道:“那我收下了,多谢。”
他赶着牛车,离开张家湾。
邻居们依依不舍地看着牛远去,过了一会儿才围过来议论。
“这个差役挺好说话……我听说,能到明府跟前服役的,都是有关系的。”
“废话!同样是服役,你愿意去修路疏通运河,还是到明府、少府跟前听差?”
“阿衍,打开箱子给我们看看嘛!”张二河眼珠一转,大声说。
张衍笑道:“莫非你怀疑箱子里的是钱?”
“唉呀!不看看不死心嘛!万一明府拿错了呢?”张二河说。
张衍失笑,当众打开箱子。
确实是三箱书卷,没有错……书卷就是占地方,若是线装书,恐怕一个箱子就装得下。
“看着就很值钱,有钱都买不到吧?”张春生站出来说。
“买不到!”张衍爱惜地看着这些书卷:“等小三郎回来,让他抄一套装订成册。到时候,我们家就有两套《文选》”
“不如让三郎把全套书背下来!”张大河建议,“这样他就是活《文选》!”
“好主意啊!”乡亲们纷纷同意。
小三郎知道此事,一定会感动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