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道:“是吗?让我试一试这鞭子。”
温度之类的细节,他只是隐约觉得这鞭子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不知不觉中,他对鞭子的评价已经变得正面。
然而,这却引发了耐人寻味的话题。
王翦不满地看着王大汉:“明明知道这鞭子带有诅咒,你还让咸阳君使用?不管诅咒是真是假,单凭这点,你就做得过分了。这是明知故犯,想绊倒咸阳君吗?”
做人做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王大汉解释道:“问题在于,那个异域王子明确告诉我,只有与鞭子无缘的人,才会忽视它身上的气息。鞭子的阴冷与宝石的温热,唯有有缘人才能深刻感知。无缘之人持有它,顶多只会让鞭子自行毁灭。”
因此,他放下心来,认为只是一条鞭子,不必小题大做。
嬴政说:“但当你听到我和吕布描述鞭子的特性后,你突然变得慌乱,对吧?明明不该有的气息,我们都察觉到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与鞭子有缘的人出现了,诅咒可能真的会显现出来。
诸葛亮道:“诅咒本就不可信,我觉得王大汉,你今天有些愚钝。”怎么会因一个缥缈的东西而引起混乱?
第124章 昏睡诅咒
正因为咸阳君并未在意王大汉的举止,否则此刻早就把他赶走了,毕竟他已算背叛。王大汉欲哭无泪:“我只是……当初见你如此重视鞭子,便给了。”他忍不住,面对一直仰慕的人索要武器,几乎是本能地答应,后来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如今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只能自食其果,收回鞭子,绝不能再给咸阳君带来危险。
赢政问道:“什么样的诅咒会让你在这种困惑中感到恐惧?”王大汉真正害怕的是诅咒成真。
是什么样的神秘力量能让一个人瞬间失去理智,甚至舍弃所有的善意和良好性格?
王大汉:“这个……”
王翦催促:“别吞吞吐吐了,快说吧。”在这种关键时刻,怎能犹豫不决?他担心会被揍得半死,不仅是自己,吕布也会出手。
吕布道:“诅咒不值得相信,或许并不存在。你说出来,我们来判断如何帮你解决。”重点不在于诅咒本身,而在于隐藏的原因。
是为了帮助异域人隐瞒,还是有其他目的,想利用这个东西陷害嬴政?这就需要深入探究了。
王大汉:“这个诅咒很简单,就是使人陷入长期的昏睡。”
的确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不会带来复杂的问题。
诸葛亮质疑:“就这样?”
如果仅仅是使人昏睡,那就不算诅咒,只是轻微的干扰。
王翦讽刺:“讲了半天,我还以为你会说出什么疯狂的事,结果就是让人昏迷?”
这次,他实在忍不住爆发,一掌打飞了王大汉。嬴政笑道:“这种昏睡应该持续很长时间,比如几十年?”如此长时间的昏迷,几乎等同于死亡。
既然称之为诅咒,必然会有相应的代价,否则如诸葛亮和王翦所说,根本不配被称为诅咒。王翦闻言一愣:“哈?几十年的昏迷?”这还能叫昏迷吗?
王大汉尴尬地说:“其实不是几十年,是几百年的昏睡。”
之前之所以保持沉默,只是认为事情尚未发展到针锋相对的地步,也不会对赢政构成威胁。但现在他醒悟过来,这条路根本是错误的。把鞭子交给咸阳君等于是亲手扼杀了他。赢政道:“我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纳闷那王子给了你什么药,竟让你对此毫无察觉。”
[.]
真实的梦境
大汉王道:“因为那个梦境太真实了,而且我亲眼目睹他在别人面前施下咒语。”
咸阳君对自己的性格了如指掌。
他深知若非亲眼所见,绝不会轻易相信。
他甚至愿意暴露自己的问题,也不愿让咸阳君继续执掌那鞭子,背后隐藏着诸多疑虑。
赢政问道:“哦?是谁在你面前被施了咒?”
吕布反驳道:“别瞎编,你自己信吗?”
有人被施咒,还是发生在眼前的诡异事件。
这明显是他智力上的失常,出现了幻觉般的错觉。
王翦问:“这事什么时候发生的?你怎么一句都不提?”
早些说出来,或许能分担一二,但他却选择沉默。
大汉王道:“告诉你有什么用?你相信这种事情吗?别说你了,我自己都不信。就像吕布刚才质疑我一样,这种迷雾般的东西,除非亲身经历,否则怎能轻易相信。”
既然明知道普通人不会接受这种说法,他又何必自取其辱,向他们提及呢?
赢政请求:“给我们讲讲你所经历的诅咒是如何发展的吧。”
他信任大汉所说的这些,毕竟,这种情况显然非常异常,才会让他产生如此强烈的反抗情绪。
他看人的眼光虽然不精准,但也算准确。当大汉注意到他眼神中的每一个细节时,他断定此人淳朴,不会玩弄过多心机。
此刻的事实也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想法,因为对方显然极度坦诚,不然不会在众人面前如此冲动地说出这个问题。
因为在场的人,即使拿着鞭子,诅咒并未实施,他完全可以在私下里,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解释这一切。否则,光是王翦等人的反对就能让他彻底崩溃,面临毁灭的边缘,就像现在这样。
大汉王道:“这里过往行人众多,曾有一个俘虏,是上王子悄悄带下来的。”
在那时,俘虏容易走失,通常会被发现并被捕。然而,王子就在眼前,用钩子把那人拉了过来。
吕布质疑:“那是士兵的失职,他们难道没有清点俘虏人数吗?俘虏的数量必须严格控制。”
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是俘虏,就是他们的一员,需要精确掌握,人数不能出差错。一旦丢失一个俘虏,可能会引发未来的混乱,谁也不知道那个俘虏是否会成为复兴国家的力量。
赢政说:“现在哪还管那么多?都认为和我们一样吗?他们只要用心,就会认真对待,不会出错。”
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大多数人巴不得偷懒,即使发现俘虏失踪,也可能因怕麻烦或责备而选择忽视。对他们来说,俘虏不过是死去的存在,迟早会消失。
吕布冷笑道:“如果是我的兵,我会让他们后悔莫及。”在他的部队中,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懒散之人。可以偷懒,但做事要干净利落。连基本职责都做不好,留在身边又有何用?
赢政感慨:“因此你的军队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每个人的成功各有不同。吕布对人对事一丝不苟,不允许手下有任何松懈,使每个人都保持高昂的斗志。
他们不敢偷懒,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
大汉王道:“士兵们刚从战场上回来,自然松懈些。”不管胜败,疲惫是肯定的,他们只想尽可能充实生活,不再那么严谨。
王翦赞同:“我的士兵也如此,我不介意他们偶尔放松。毕竟,人总有累垮的时候,给他们休息的时间也未尝不可。”
这不算大问题。
吕布反对:“怎么行?你们怎么管理自己的士兵?我的士兵必须全程参与,你可以偷懒,但必须在完成任务后再休息。”
不能回家休息吗?
必须在事情解决前保持如此状态?
赢政解释:“他们管理的士兵太多,难以逐一监管。而且,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军心可能会动摇。到最后,他们可能只因为一点小恩小惠就妥协。”
吕布之所以能成功培养部下的忠诚,是因为他作为将领本身就很杰出,他的影响力吸引着他们。然而,像王翦他们那样,要做到时刻警觉和不松懈,却难以做到。王翦说:“哎,不过是个小囚犯罢了,丢了就丢了,况且你没听说吗?那个俘虏已经被诅咒了,可能在我们的牢狱里还更安全些。”对于那个囚犯来说,这次脱离队伍并不是好事。
如果他真的有了叛国的念头,那将是他们犯下的重大错误。但现在还不算。吕布道:“事情还没发生,你可以暂时忽略这个错误,但总有一天,这个错误会把你折磨得身心疲惫。”他们都是吃过亏的人,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