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附近的小摊贩们依然在摆摊设点。
一切都如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先是检查流程,仔细核对考生的信息和资料。
进入考场前,有专人检查考篮和衣物,以防有人夹带小抄。
接着,由小吏引领考生们到达各自对应的号舍,并安排他们坐下。
第二场考试的题目相对第一场来说要容易许多,包括一道四书题和一篇“孝经论”,以及需要默写约百字左右的《圣谕广训》。
其中,四书题是这样的:“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不则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这道题要求考生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相比第一场考试确实简单不少。
看起来,第一场考试的题型设置有些难度,目的就是为了筛选掉一部分考生。
从要求默写《圣谕广训》前面一百余字也能看出这一点。
宋怀玉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后,便开始在试卷上认真作答。
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试卷,手中的笔不停地舞动着,将自己多年来的学习心得和深刻思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答卷上。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他深思熟虑后的产物。
他在答卷上写道:“此句意为,但凡行事,预先做好准备就能成功,不做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之前若能预先思考确定,就不会出现磕绊;做事之前若能预先筹划确定,就不会陷入困境;......”
这是一段取自《中庸》的句子,宋怀玉先将其直译出来,然后在后面详细地写上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独到见解。
他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含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给出了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解释。
他不确定出题人的用意是否还有其他深意,但多写一些总归是好的。
所写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观点,无论出题人是谁,都不会喜欢看到消极负面的内容。
他们认为,读书人应该秉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正面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经典,为社会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阅卷本身就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如果还要面对一堆消极负面的言论,那么阅卷人的心情必然会变得更加烦躁。
宋怀玉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去书写答案,希望能够给阅卷人带来一丝愉悦和启发。
宋怀玉心里清楚这些,所以答题时格外谨慎用心。
写完四书的题目,他稍作停顿,平复了一下心情,便开始构思“孝经论”。
他在脑海中梳理着关于孝道的种种理解和感悟,回忆起平日里长辈们的教诲以及书中所读到的相关典故。
思索片刻后,宋怀玉提笔写道:“孝者,乃人伦之根本,道德之基石。古往今来,孝道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宋怀玉文思泉涌,笔耕不辍,将自己对孝道的尊崇与思考倾注于笔下。
待“孝经论”完成,他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开始默写《圣谕广训》。
整个考场里十分安静,只有考官在考场走来走去的声音。
《圣谕广训》是三道题最简单的,只需要默写出来即可,这本对于宋怀玉来说,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了。
他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默写着《圣谕广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宋怀玉全神贯注地默写着,没有一丝分心。
终于,他顺利完成了最后一题,再次检查了一遍卷面,确保没有错别字或漏字后,这才轻轻放下手中的毛笔。
考场内的其他考生也都陆续完成了考试,有的面带微笑,似乎对自己的答案很满意;有的则一脸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通过这次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