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王看了眼胖成桶的平王,像听了个笑话般开怀的笑了两声,却也难得没反驳。平王也无意与他言语争执,故而他继续转向皇帝道:
“皇兄,你莫怪弟弟口直心快,有些话,在折子里写了,您总丢一旁,不看不听,也没个回话,那弟弟我也只好,亲自到你面前,与你说了。”
皇帝抿着唇,看向平王的目光里尽是警告,平王毫不留情地啐道:
“什么狗屁国师,不过是妖言惑众,黄口小儿尔。会使些妖术,就把堂堂真龙天子,当今圣上,耍得团团转。”
“臣弟虽远在幽州,可皇兄,这京城里的荒唐事,我却听了不少。”
他面露无奈,以手捶桌道:
“酒池肉林竟豪奢,亲小人,远贤臣,无视边境局势吃紧,无视天下民生丛弊,外有豺狼虎豹虎视眈眈,内有天灾人祸岁岁不休,陛下,这些您都不放在心上。您只专心致志,盯着星途命运,听道楼高起,耗资千万,于海外苦求方士,兴师动众,到泰山天地封禅,又在贫乏之年,改法易度,广收复税。如此看来,陛下确实是寰宇之内第一人。”
“臣弟虽庇护一方,可见到百姓室无织物,甑无余粮,臣弟无可奈何。皇兄,臣弟自知冲撞圣颜罪无可赦,然臣弟此番应召入京,非为封禅而来,而是面谏陛下,以明圣听。臣,之所以来,是没想着要回去了。”
平王一腔肺腑之言,叫在场人纷纷动了心思。
皇帝沉着脸,看着平王不说话。
太子微微怔住,望向平王,内心无比感动,可又恼怒其竟是怀着破釜沉舟之志,为了谏言直犯龙颜,赌上自己这条命。
小皇叔,他不是这样的人,太愚蠢了。
谦王的目光在平王与太子身上来回转动,无声地叹了口气。
几位侯爷保持沉默,不知在想些什么。
岭南王自顾自吃着菜品喝着小酒,脸上却也没了喜色。
禄王只将在场人的脸色都看了一遍,托着腮,眼里尽是看戏的欣喜。随即他将目光放在扶摇长公主身上,笑了笑,微微抿了一口酒。
在这气氛有些焦灼的时候,一道不大,却极具威严的女声响起:
“陛下,平王所言有理,并非空穴来风,圣听开明,还望陛下,察纳雅言,予以解释。”
皇帝看向慕明长公主,低喃了一句“长姐”。这是长他一岁的庶姐,有些迂腐古板,并无什么存在感,她治下之地,却也平和。
慕明长公主正襟危坐,头颅稍稍抬起,看向皇帝时毫不势弱。见皇帝不言,长公主继续道:
“陛下,您知道姑姑的脾气,看不惯的事,也便不惯着,故而您虽有传召,她却拒不入京。眼下三方诘难,您当真觉得自己所作所为,都是对的吗?”
这位姑姑,说的便是那位无视皇令的曲阳大长公主。
岭南王闻言笑了,在心里给慕明长公主点了个赞,不愧是长姐,有种。
平王却有些慌张,生怕皇帝怪罪她,连忙眼神示意慕明长公主,一边对她道:
“皇姐,言多必失。”
慕明长公主凌厉的目光直逼平王,反问道:
“不言便会得吗?我看不尽然。”
而后她又将矛头对准在场中人,目光冷冷地扫了一圈,道:
“在场诸位,装聋作哑,自然可保一时富贵,可往后呢?”
皇帝的面色黑得能滴出墨来,左贵妃坐在他身旁,心尖不禁开始发颤,斜着眼偷偷去打量皇帝,暗自为长公主捏了把汗。
此刻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好像连鼓乐歌舞都冻住,这些个王公,此刻无一不绷着,等待着。
“陛下。”
又一道声音响起,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射向他,高座上,皇帝的眼神尤为凶恶。
不过,安远侯?他不是对朝堂天下事置身事外吗?怎么……今日这是,要当那出头鸟?
安远侯起身,低着头拱手,顶着那群叫人头皮发麻的目光,冷汗涔涔,虚着声音对皇帝道:
“陛下,老臣不胜酒力,身体疲乏,想先行请辞,还望陛下体谅。”
皇帝闻言松了口气,和颜悦色地对安远侯道:
“侯爷年事已高,本该在府上休养,宴席叨扰,是朕考虑不周——何绪,送安远侯回府。”
安远侯戚戚地行礼道:
“谢陛下。”
便由何绪请着朝外走。
岭南王见此,不禁笑出了声。
安远侯,这是有多怕死,明明他身在京城,最是清楚皇帝的所作所为,他却宁可做那缩头乌龟,面对这场面居然还落荒而逃。当真有趣。
平王则明白,异姓侯爷,面对皇室内部纷争,也只能自保。走错一步,那便是万劫不复。
道理放在在场其他几位侯爷身上,也是一样。只不过其中有一位特殊些,那便是淮远侯,太子的外祖父。
因为安远侯这一小插曲,在场气氛缓和了不少,皇帝咳了一声,转向平王与慕明长公主,沉着脸质问到:
“平王,长公主,你二人,想为何?”
慕明长公主要说话,却被平王抢了先:
“皇兄,臣弟所言乃是臣弟一人所想,而臣弟所想很简单,灭妖道,易法令,立贤明,抚万民。”
“谁是妖道?谁是贤明?”
帝目光阴翳,直勾勾地盯着平王,幽幽道:
“那不是妖道,那是朕的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