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灯蕊浸上油,他向李月亭要来火柴,点亮了铜灯。
蔡北原四下张望,看见书案旁有一盏落地的宫灯,他取下灯上的纱罩,套在铜灯的花篮上。虽然铜灯与纱罩在比例上有些失调,但千年古灯的韵味出来了。
蔡北原抱起铜灯,将灯移到一张雕花躺椅旁的方凳上。
“月亭兄,今夜我就睡在这儿,”蔡北原指着躺椅:“你给我床被子就行了。”
“那怎么行!客房已经给您准备好了。”
“我哪儿都不去!”蔡北原用近似乞求的眼光看着李月亭:“你就让我和她呆上一夜!”
“好吧,恭敬不如从命。”
李月亭走后,蔡北原关掉房间里所有的电灯。他睡在躺椅上,铜灯柔和的灯光,透过灯罩斜射到他布满岁月风尘的脸上。
窗外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远处传来隐隐作响、沉闷的雷声。
忽然,门轻微地响了一声,蔡北原循声望去,似乎在一道白光闪过之后,室外飘过一个黑影。用“飘”来形容黑影比较准确,那影子不是在地上行走,而是在空中飘浮。蔡北原以为是树影在晃动,当他听见轻微的走动声,就不经意地问了声:“谁呀?”
四周一下变得安静了,只有风声、雨声。
蔡北原不再关注门外的动静,大病后他身体没有复原,旅途的劳累,鉴别铜灯时全神惯注,消耗了他过多的精力。此时松弛下来的他,感到特别地累,尤其是心累。毕竟七十二岁了,他那颗不再年轻的心,经不起如此辛劳,更经不起寻觅到唐代青铜器的强烈剌激。
睡在躺椅上,再把脚平伸放在软凳上,蔡北原感觉要好一点,只是人觉得极度虚弱。他望着被灯的余光照亮的仕女,她丰腴的身体,脸上妩媚的笑容,他想了许多,许多……
其实在台北,李月亭拿出照片,蔡北原就认出这盏灯是断了代的唐代青铜器。他曾在记录唐代宫廷用器的书中,看到在未央宫龙案上,配备有仕女铜灯。书中还记载了灯的形状、尺寸、重量。
安史之变后,未央宫中再也找不到有关仕女铜灯的记录。也就是说,这盏灯是在安史之乱中,散失在民间。一千多年了,她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造物主的造化。
蔡北原一直处于兴奋的另一个原因,他找到了唐代青铜器的实物,用此资料可以填补青铜器在唐朝断代的空白,有关青铜器的专着,他可以顺利地接着写下去了。
想到此,蔡北原心潮起伏,他离开躺椅,信步走到书案旁,在太师椅上坐下。案上的文房四宝依次放着,他打开砚台,倒上少许清茶,一边全神贯注地凝思,一边用一方八卦形的古墨慢慢在砚盘中磨墨。仕女铜灯的光照在他苍老的脸上,那双已经不年轻的眼睛里,闪烁出青春的光。
一个全身是黑的影子,悄然来到蔡北原身后,黑影头上蒙着面罩,只露出一双含有剑气的眼睛。
蔡北原丝毫没有察觉,他略一思索,一首七言古风,提笔在纸上一挥而就。
铁马金戈情己觞,
青灯孤枕伴愁肠,
月落星稀梧桐雨,
萍踪寄语夜未央。
蔡北原默默看了一遍,又取过一张纸,信笔在上面写下几行字。
此仕女铜灯,经我鉴定,系唐代未央宫中器物。今天能见到唐代青铜器,实属困难,能见到工艺如此高超的青铜器,更是难上加难!
蔡北原于香港
本来,蔡北原是想回到台北后,以故宫的名义,给李月亭出具正式鉴定。他知道李月亭心急,还是简单地给他写上几句。为了表示慎重和具有权威性,他拿出自己专门用于鉴别文物的印鉴,盖在这张纸上。
黑影从蔡北原的头上望去,默默看着他刚写完的鉴定,眼里闪出一丝诧异的光,不由扭头看着那盏熠熠生辉的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