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设其实并没有过多考虑这些问题,院子里居民很多,有的人乐意出资,也有人比较小气,只要有足够的费用支付就足够了。
当然,对于那些不太慷慨的人,比如阎埠贵这样的,就多让他们出一份力好了。
“办酒要宰猪,这得多大的排场啊。”
阎埠贵兴奋起来,一听就知道这宴席非同小可。
“嗯,一头二百多斤的大肥猪。”
“好吧,这些先不谈,我去贾家打听一下具体情况,不知道贾东旭回来没有。”
王建设也不敢确定,如果贾东旭去了傅莹那边就麻烦了。
“贾东旭在家呢,建设,你快忙去,我立刻就开始帮你准备喜字。”
阎埠贵突然之间热情高涨,哪怕是深夜,也要动笔写字,这是他对文化的喜爱之一。
“好的!”
王建设随即决定前往中间的院子,想起忘记拿热水瓶,马上回房去取,正好可以从贾家借点热水来,天气渐渐转凉,冷水中无法洗澡。
“东旭,东旭!”
“在这屋里呢。”
贾东旭听出声音,迅速走出来应答。
“建设,你来了。”
“是啊,你写好了介绍信没?”
王建设习惯性地跟随进了屋,因为以前经常在这用餐,关系亲近许多。
“建设来啦。”
贾张氏热情地打招呼。
“张大妈,我来了解了解最新的消息。”
王建设放下手里的水壶,打算走时顺带灌满。
贾东旭接着说:“刚才还在提到这件事,我跟傅莹的介绍信都已经办妥了,明天我们俩就去领结婚证。”
“那真是太棒了,明天咱们一起吧。”
王建设认为结伴同去也是挺合适的,可以作一个见证。
“我本来也正想着明天陪你一起去,我还得选购一台缝纫机。”
虽然贾东旭实际上更想买一辆自行车,但家里的预算都放在缝纫机上了,办完婚礼还要准备很多其他的东西,只好放弃买车的计划。
但是没有关系,两人都是双职工,攒钱很快,总有一天能够实现购车的梦想。
“买缝纫机也好,挺有用的,缝补衣服啥的方便多了。”
王建设原本还想夸奖贾家买缝纫机很符合家风传承,但意识到这样说可能不够妥当。
贾张氏接话道:“是啊,缝纫机确实很好用,自个儿家的小修补不需要外出,一年能节省不少支出呢。”
“张大妈的话没错,过生活就是要细水长流地精打细算。
对了,我再下个星期要在左家庄摆几桌,提前跟你们打招呼,到时会携女友正式拜访的。”
王建设顺带着提到自己和贾东旭摆宴,请的红包是一样的金额,就像是走个过场,彼此之间谁都不吃亏。
“这样最好不过了。”
贾张氏笑着接口:“你和东旭啊,年纪差不多,连婚期也相近,往后彼此帮衬,共同经营家庭,都是好事一桩。”
“张大妈所言极是。
恰逢我母亲住在村子里,离这儿较远,而我女朋友的文化素质不错,但在家事处理上有些生疏。
若家中衣物需要缝缝补补的话,恐怕就要劳烦张大妈您了。”
王建设寻思着如果有个手艺好的兼职针线工人,将能省去许多麻烦,否则遇到扣子松了或衣服破了的状况,就无法及时出门了。
“建设啊,以后有什么需要缝补的活儿,只管送来我家好了。”
不知为何,一开始贾张氏对 王建设并不看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多次接触和来往,贾张氏渐渐发现了他的好品质,这与同院的其他年轻人都不同。
而且考虑到老王夫妇不住在这里,而像 王建设这样正值青春年少,找到的妻子却是据说什么也不会做的人,自然需要贾张氏提供不少的帮助;同时,如果有事找他帮忙也是非常便利的,双方互惠互利。
“张大妈,既然您这么说,那我心里就有数了。”
王建设接着说道:“我家还没烧火呢,今天也借你们的开水用了。
下次我买蜂窝煤时,会让师傅给你们家也捎上一些。”
“建设啊,烧一壶开水何必费劲儿买蜂窝煤呢?”
贾张氏并未放在心上,毕竟炒完菜后,灶台上的火还有余温,直接加热即可完成,根本谈不上浪费。
“那就算了,以后我给你送粉丝作为答谢,这是实在的做法。”
王建设又逗留了一会,在确认贾东旭确实给装了热水之后,便提着热水瓶离开了。
“傅莹,你过门之后,咱们家里应该不会短缺什么吧。”
傅妈一边清理桌面,一边想到明天的剩菜,尤其是那半片没吃完的肉,明天女儿请假,不用上班也就不能给家里带回更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