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妙法莲华经 > 第23章 第23集《妙法莲华经》

第23章 第23集《妙法莲华经》

壬二、正颂绝言叹

这一科是说明“约迹门开权显实”。佛陀在〈序品〉的时候,事实上是不发一语,没有说任何一句话。佛陀只是做了一个动作,就是放光现瑞,就引起了弥勒菩萨跟文殊菩萨之间的对话。对话的结果,其实也没有把本经的内涵说清楚、讲明白,只是知道说佛陀将说妙法。而这个妙法,可以断除所有修行人心中的疑惑,以及补足修行人过去的功德的不足。断除疑惑、圆满功德。就是预告这部经的两大功能。

佛陀在〈序品〉没有说一句话,什么时候开始说话呢?到了〈方便品〉。这个时候世尊从三昧中安详而起,讲了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对后面的整个经文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点,佛陀赞叹佛智。佛陀就把自己的智慧给毫无保留地讲出来。佛陀的自受用的根本——真实的智慧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佛陀的方便的智慧所成就的功德,十力四无所畏,种种的解脱三昧,也不可思议。

当然,佛陀讲完这个智慧跟功德以后,就告诉舍利弗,这些都是你们过去所不知道、所没有的。当然这件事情就引起了声闻人的震惊,因为佛陀过去从来没有指名道姓,面对声闻人讲出他自己内心的世界。这个目的在哪里呢?就是动执生疑,让声闻人包括三乘人知道修行上自己有所不足,有所疑惑,请佛开示。所以第一件事情,佛陀把自己的智慧跟功德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第二个,佛陀讲到自己的内心是怎么成就的。佛陀讲到自己因地的根本,就是证得实相。这个是关键。佛陀您老人家怎么能够成就这么甚深的智慧、怎么能够成就这么广大的功德呢?因为佛陀证得了诸法实相。所以它整个后面的经文,核心思想就是:修行的成败不在法门的高下,而是你的知见。你用什么观念来修行,决定了你未来的格局大小,决定了你未来的功德是不是圆满。

所以后面就谈到所谓的“众生知见佛知见”的差别了。我们先谈谈三乘人的知见。就是刚开始,这些声闻、缘觉、菩萨,没有看《法华经》之前,他们是怎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修行。

在古德解释说,过去的三乘人没有听《法华经》之前,是秉持因缘的教法,诸法因缘生。从凡夫的角度,凡夫是创造杂染的因缘,所以流转生死。佛陀反其道而行,讲到还灭门,佛陀创造了清净的因缘。比方说,佛陀要我们修四谛法门,成就涅盘的功德;比方说我们修十二因缘,成就辟支佛果;我们修六度的因缘,而成就菩萨的功德。所以在三乘人的观念里面认为,一切法都是因为我创造了一种清净的因缘,我才有三乘的果位。当然,从因缘的教法这样讲是合理的。一切法是因缘创造出来的,非常公平。你造什么因缘,就得什么果报。

但是,到了本经,佛陀要改变这个思考了。也就是说,因缘法是有所不足的,佛陀必须要把它补足了,因为前面是方便。因缘法的教法有两个缺点:

第一个,你从因缘的观念去修行,当然可以修因证果,但是它第一个问题就是,心不安稳。因为因缘本身也是一种心外求法。虽然这个法是一种清净的、庄严的法,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向外攀缘,只是你攀缘的是一个好东西,如此而已。但是攀缘的本质没变。所以它这个地方是说,二乘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他没什么问题;等到成就果位以后,不同的人、不同的果位聚集在一起互相比较的时候,心中就有疑惑了。肯定他们心中不安稳,虽然成就圣道,还是不安稳。不安稳就产生疑惑了。所以说,依因缘所生法的观念来修学,第一个问题出来了,就是“弟子心不安”。

第二个,这个因缘所生法是向外攀缘,他会产生法执。因为因缘的生灭变化它本身不安稳,他就会对它所生的这种功德生究竟想。比方阿罗汉,他好不容易成就涅盘,他就把全心全意的心住在涅盘,然后就不想进步了。包括菩萨也是这样。菩萨如果是秉持因缘的教法,成就布施的功德、成就持戒的功德,他就被这种功德给绑住,产生法执了。

诸位!法执一生,一个人就不得自在了,你只能够解脱。你看佛陀在《华严经》里面讲到,佛陀的功德能够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能够小中现大、大中现小。这个就是佛陀对一切法不产生执着。我执易断、法执难除,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必须要处理法执的问题了,因为它不但是不安稳,而且这个法执坚固。

法执要除,首先请你改变你的观念。佛陀的意思就是说,一切法不是因缘生,一切法是我们一念心性现出来的。就是要把“因缘所生法”改成“万法唯是一心”,这是根本思想的改变。就是,你现在不能用这种知见来修行了;用这种知见来修行,三乘人已经到顶了,没办法进步了,所有因缘的修学你们都已经到了极限了。佛陀必须要处理这个问题。就是说,怎么能够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当这些三乘人修到一个程度,把他会归到佛道来,而不是各走各的。把因缘观变成真如观,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你要做两种观照:从凡夫开始,你要观照你这一念心,“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第一个。就是所有的妄想都是后来有的,就是把心拉到我们的原始点。第二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虽然离相清净,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念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的性功德。

所以,当我们所有的事修加上这种内心的理观,我们就明白:你的布施,你未来成就快乐的果报,不是因缘给你的,不是因为你造作的布施因缘给你的,是你的心给你的!“托彼依正,显我自性。”我通过布施法的所谓的事造法界,去启发我内在的理具法界。我这一念心本来具足布施的功德,我只是假借布施的法门把我自性的功德开显出来。所以它是完全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广学一切法门,这样才能快速成佛。

所以诸位!成佛已经不是技术面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了。从本经的意思就是:你不改变你的心态,你就没办法跳脱你过去的这种小框框。你自己修习四谛法门,你用苦集灭道,虽然把你从生死的此岸带到涅盘的彼岸,但是你也被苦集灭道给限制住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带你离开生死的是四谛法门,现在把你框住的也正是四谛法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开始要解开三乘人自我设限的这些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的执着了。解开之道,就是法法会归心性,这才有办法解开。

从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一个观念,法没有错。诸位!我们今天要消灭的是法执,不是消灭法。“但去其执,不去其法。”你说,欸,那这样子,我四谛也不修了,六度也不修了!你错了,佛陀可没要你去消除法。这些法可是无上甚深微妙法!你不能落入执着。所以我再讲一次,本经所要消灭的是执着——法执,而不是消灭法。

就是说,当我们多了一套程序,内观真如,安住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以后,所修的法门都是成佛之道,都是一佛乘的法门。我们只要做一件事情:从今以后,改变你对人生的观念——诸法不是“因缘生”,诸法是“万法唯是一心”。你只要改变这个观念就可以了。

当然,改变二乘人的观念不容易,因为他长时间修四谛十二因缘,这种法执很坚固。佛陀要把它拔除,要有一段时间的。我们看后面二乘人跟佛陀的互动,可以看得出来,拔除法执不容易。

佛陀把前面长行文的赞叹佛智,所谓的开显实相这个观念,作了一个重颂,一个总结。

是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这以下把佛陀智慧的内涵表达出来。

“是法不可示。”这是佛陀自证的法门。佛陀为什么有这么广大的功德,有这么甚深的智慧呢?核心思想只有这个,就是佛陀安住诸法实相。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正念真如,一方面观“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一方面观“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方面离相清净,一方面具足无量的性功德,等待我们去修一切法来开发。这种一心真如的法门,是不能用任何相状去表达的,因为它超越因缘所生法。你用因缘去修证,这个东西你修不来。因为它是众生本具的,它可不是你修来的,所以它不能用因缘的相状来表达。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也不能用言辞说清楚、讲明白。我们讲万法唯是一心,摄用归体叫万法一心,依体起用叫一心万法,这也是方便,这个是很难用言辞去讲清楚的。那么其他的众生,初地以前的所有的三乘人,都没办法了知的,因为三乘人过去都秉持因缘所生法。

诸位!一心真如可不是你修来的,我们只是通过佛陀的开示发现了这件事情。就好像说,你们家的土地里面藏有珍宝,这可不是你赚来的,你是有高人指导,才知道:哦,原来我的土地有这么多珍宝!就是说,你是一个乞丐,结果你的爸爸是大富长者。这个是你出身的背景,这也不是你修来的。

诸位!修行,不是什么东西都靠你去修。你靠你自己去修,你修到什么时候?你自己有一种力量,你不把它启发出来,你老是向外追求,你修到什么时候?佛陀意思就是说,你们今天如果不改变观念,老是要向外去追求因缘所生法,去追求四谛、十二因缘、六度,那你们永远不知道佛陀是怎么回事了,你们只有三乘果位可以得到。也就是说,你的生命只得到解脱,谈不上成佛!当然,有例外,“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

真如的功德不是修来的,那我们凡夫该怎么办呢?就是仰信,只有一条路。

你说,我一天到晚打妄想的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我怎么证得呢?你先相信这件事情!仰信真如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你先对佛陀有信心。佛陀这么说,你先相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进怪谈后,我诡异人设愈发抽象宇宙街溜子港片:扎职洪兴,开局推蒋家夜世界玩家停停等等走下去樱坂风起时海贼:我的防御拉满诡夜世界,我能看见别人血条画风格格不入的我一定搞错了什么原神:风与岩的相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