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发现,新招聘来的教师虽然满怀热情,但在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在授课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叶立航和吴林决定为新教师们组织定期的培训和研讨活动,邀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来校指导。
然而,专家们的时间有限,能够传授的经验也只是皮毛。为了让新教师们更快成长,叶立航和吴林自己也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然后再手把手地教给新教师们。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培训人员,很多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教学设施的改善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学校的图书馆书籍陈旧、数量稀少,实验室的器材残缺不全,体育器材也严重缺乏。叶立航和吴林四处奔走,寻求更多的资源支持。
他们向公益组织提交申请,希望能得到捐赠。但公益组织的审核流程漫长,而且能够提供的帮助也有限。吴林想到了利用网络平台发起众筹,但众筹的效果并不理想,筹集到的资金对于学校的巨大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为了节省开支,叶立航和吴林带领师生们一起动手,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和体育器材。但自制的器材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尽管开展了课外活动和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学生们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很多学生家庭贫困,放学后需要帮家里干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课外活动。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
叶立航和吴林决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补习功课,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但学生数量众多,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在课程设置方面,引入的特色课程虽然受到了一些学生的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农业知识和手工艺制作等课程需要实践场地和原材料,而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叶立航和吴林决定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进行实地学习。但这样的活动需要协调各方资源,还要确保学生的安全,组织起来非常困难。
家庭方面,由于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乡村教育事业中,对自己孩子的关心越来越少。孩子在学校受到了同学的欺负,却不敢告诉他们。父母的身体也越来越差,需要人照顾,而他们却无法陪伴在身边。
叶立航和吴林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他们试图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家人,但往往因为学校的事情而无法兑现承诺。
与此同时,他们在工作中还面临着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一些家长认为学校的改革没有效果,孩子的成绩没有明显提高。社会上也有人对他们的努力表示质疑,认为他们是在做无用功。
面对这些困难和压力,叶立航和吴林没有退缩。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
他们继续努力,不断寻找新的办法和途径。叶立航和吴林与周边的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资源。他们还鼓励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探索适合乡村学生的教育模式。
在争取社会支持方面,他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报道和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的困境和他们的努力。一些爱心企业和人士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伸出援手,为学校捐赠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
在学生管理方面,他们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学习进步和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未来,他们期待着乡村学校能够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课程体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