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
寒冷的海面上,两艘大型船舶正在作业。
三只完全密封的集装箱——只是外形看上去像集装箱,实质却是价格高昂的防水容器,箱体上印刷着「三瑾算力」的字样,箱体涂成白色,正在缓缓的沉入水面。
滚轮不停的转动,钢缆匀速的往下放。箱体渐渐的沉入水中。
从上往下看,透过水体,能看到潜水员还有两只水下机器人,围着那些箱子在游弋着。
这些沉入水底的箱子,装的是三瑾超级AI的十分之一算力。
大家都知道,想要构建一个超级AI,最大的基建就是它的算力。AI越强,它需要的算力就越大。而组建超大算力池,最大的开销和面临的现实阻力可能让人意外
——是电力和散热。
这两件事由于太基础了,所以普通人可能会想不到,这也能成为重大困难?
事实上,目前灯塔正在搭建下一代的代表性AI,CHAT-GPT5和6。而那些公司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找不到足够的电。
按照微软和oponAI公司高管们的计划,想要建设GPT5和6,需要驱动更多的算力卡,消耗的电力会是多少呢?相当于一个城市的电力消耗量。
而灯塔的电力全是私营的。各个州的电力公司各自为政,电网极为落后和复杂,所当他们想要搞出一个媲美城市的稳定高质量电网来时,发现做不到。任何一个州都无法满足需求。
所以微软和oponAI公司已经在动核电的脑筋了。他们尝试着买下一个废弃的核电厂,想试试看能不能用这个电厂来给未来的算力工厂送电。
彭章现在也面临这个问题。
岛国当前是拿不出这么多电力的。
同时岛国土地有限,还面临一个散热的问题。
在国内,所有的算力中心基本上都放在云南,这是为什么?除了那边用水电所以电价便宜外,有一个额外的原因就是因为那里风大。
风大了就可以省掉很多散热的钱。
成千上万的机器在一起轰鸣,那同时释放出来的热量是恐怖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彭章现在出现在北海道的原因。
他在地面上找不到那么多的土地盖厂。为了彻底解决散热问题,干脆就把整个服务器集群都扔到海底去。
没有比海洋更好的散热体了。
现在扔下去的这些集装箱,仅仅只是未来所需要的整体算力的十分之一。
他不可能一上来就未经验证,把整个算力工厂都扔进海里去,而且他一口气也买不到那么多显卡。
所以现在是在前期验证。
只见在监控室,若干的屏幕上,一直显示着水下的作业情况。
潜水员和水下机器人们,检查着箱体落底的情况。一根非常粗大的线缆——里面包含了电线还有信号光缆,从海底一直拖到岸边。
经过数小时作业后,工程部的人汇报,
“海底已经安全放置。线缆指标正常。”
船上负责回收钢缆的转轮已经开始迅速的往回收。
这时候另一组负责测试的技术人员接管。通话器里传来声音,“开机!”
嘀——信号在十几台屏幕上同时亮了起来,
一串串的代码开始流水般的滚过屏幕。同时仪表上也显示着水下整体的温度、芯片负荷等多项指标。
“开机正常。算力池已经进入可用状态。”
“现在开始跑三轮压力测试。”
“进入测试1.”
这一切都没有什么炫目的画面可看。只有枯燥的一堆堆代码与数字。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显示仪表盘的那个屏幕。上面可以看得出算力池有没有跑满,芯片压力如何,输出的速度,还有温度是否过高。
这一轮运行的是大概1640PF-days(即假如每秒计算一千万亿次,需要计算1640天)算力级别的测试,总计使用1万张GPU。
等这项测试跑完了,后面还有两项测试。全部通过了,就证明今天的工作圆满完成。
输出图形是一条曲线,慢慢的在屏幕上开始跑了起来。
测试需要一段时间,彭章走出舱外,呼吸了一下海上冰冷的空气。
目前海面下的,是他整个规划的十分之一。
他计划要搭建一个全世界最强大的AI算力硬件池。但在现实中,这个计划是不大容易达到的。
首先耗资巨大,而且一时间买不到那么多的超高规格芯片。此外,北海道沿岸也提供不了充足的电力。
好在,他的这个算力池是建在水下的。
建在水下可操作空间就大了。反正没人能看到。他可以随便膨胀。
彭章对测试的过程没兴趣,找了个地方吃东西喝茶去了。足足等了数小时,终于船舷里的技术总监笑容满面的出来了。
技术负责人是个岛国人,先给彭章鞠躬,然后祝贺今天的测试圆满通过了。
也就是说,他已经拥有三分之一个ChatGPT4的算力硬件了。但想要真正达到彭章心中的目标,后面还必须有操作。
“返航!”
彭章一声令下,两艘船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开始掉头向海岸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