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文豪1979,从北大当校工开始 > 第36章 快餐文学作品烙印

第36章 快餐文学作品烙印

随着《全民日报》新闻报道的发表,整个京城文学创作圈子可谓热闹非凡。

甚至各地方上的作家群体,也都陆续加入进来,探讨作品的文学性,以及到底是否真是所谓高级反讽、丧事喜办笔法。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各家报刊媒体纷纷跟风,发表了对《高考1977》作品的评论看法,或褒或贬声音齐涌而现,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随着参与其中的大讨论者越来越多。

针对文学作品的终极使命,究竟是应该以揭露黑暗与苦难为主旨,还是应该以追求所谓的阅读愉悦、舒适,令人精神极大满足为主旨。

各方人马为此展开了激烈辩论。

只是,自古而今,便有‘文无第一’的说辞。

也因此,这场大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即便首开‘伤痕文学’先风的作家刘新武,接连在报纸上旗帜鲜明地写文章表态支持,认为文学创作,绝不能等同于,作品必须宣扬负面消极,必须以悲剧式、苦难揭黑,等等思想性、文学性内涵为要素。

更加不应该是‘伤痕风格’便代表一切。

像《高考1977》这样的轻松风格作品,同样属于好的作品。

与此同时,刘新武还别出心裁提出来,文学作品也应该有‘正餐’饕餮和‘快餐’小吃的区别。

言外之意,他自己的作品《班主任》,属于发人深醒,具有极强人文教育意义的‘正餐’。

《高考1977》则属于街头小吃‘快餐’,作品价值定位先天不同。

但不可否认,两者都能够满足,让人填饱肚皮的最基础需求。

刘新武的这种明褒实贬论调,很有群众基础,很快就成为了所谓主流倾向声音。

尤其身为伤痕文学首开先河鼻祖。

他的公开表态评论,立刻获得无数伤痕风作家拥趸。

于是,没人再表示质疑《高考1977》了,反而都开始夸赞这确实是一篇上等‘快餐’佳作。

圈里圈外的大辩论氛围之下。

人们似乎渐忘了引发争辩的最初根源。

乃是读者们迫切想看到,原本故事当中,参加1977年冬季高考的那批知青。

他们在三年之后的当下,全都活成了什么样。

尤其那对,为了高考返城,只结婚不圆房的天真小夫妻。

他们究竟有没有,经受住现实无情考验,最终完成了一对夫妻之间本该拥有的性福生活,在大城市开始了幸福小日子。

总之,在一双双无形大手的刻意施加影响下。

广大读者们针对《高考1977》小说故事本身,原本的那股子疯狂究极探秘冲动,就此无疾而终,再没有了声音。

甚至原本夸赞说的,这篇小说用了很高明反讽写法,在伤痕文学鼻祖作家刘新武那一套‘正餐’、‘快餐’论调总结下,渐渐也被越来越多读者所抛弃。

没有人再认为,这篇小说有那么深邃思想性了。

主要也是,刘新武公开发表评论之后,首提作品拥有独特思想性、另有真实内核结尾的燕京文艺主编李轻泉,并没有做任何有针对性的公开辩驳。

像是也认可了,《高考1977》是只图一时阅读之爽快餐作品的说法。

便是小说作者刘文斌本人。

在突然间爆火了一段时间之余,同样也是在各方默契配合之下,重新沉寂下来。

其实,刘文斌和李轻泉两人,对于《高考1977》被打上‘快餐’作品烙印,并非毫无反应。

只不过,两人私下碰过一回头。

一番交流之后,都是选择了用下一篇作品来说话,到时再狠狠打脸圈里圈外这等明褒暗贬说辞。

再一个也是不想和所谓的主流伤痕作家群体纠缠不休。

写小说不控诉、不牢骚、不揭秘所谓黑暗现实,便没有所谓深刻思想性?

跟认知如此低能之人辩理?

太无趣了。

为此,刘文斌又将已经交给李轻泉的稿子,深度加工了一番,增加了一些‘思想教育意义’元素。

一切,只待下个月《燕京文艺》出版。

……

刘文斌在燕大校园内成为了文化名人。

甚至顺带着让燕大锅炉房,也都成为了爱好文学创作学子们心中仰慕的圣地。

隔三差五,便有学生前来探讨、请教。

过去这一个多星期时间里,刘文斌自己,同样也是收获颇多。

先是,接连收到了两份大额的稿费汇款单。

一份是来自《人民文学》,给他作品《高考1977》的。

兴许是作品热度爆表,引发当期杂志一再加印的缘故,尽管作品被人社自家编辑刘新武公开定位成了‘快餐’,但人社这边给开出的稿费,居然同样是千字7块的顶格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沪风疆韵七零衣柜通现代:从众叛亲离开始成为领主,但领地是职业技术学院2013:从做黑悟空开始同枕一千零一夜都重生了,多我个首富不过分吧都市仙穹重生1977:开局挽救女知青半岛:我的朋友很少送我去教管所后,姐姐后悔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