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满心懊悔,不停地在心里责骂自己:“都怪我这张臭嘴,平时就爱瞎吹牛,这下可好,惹上这等大麻烦,真是自作自受啊!”
正当他愁眉不展、心急如焚的时候,李福生偶然抬眼往轿子外一看,只见路边两只鸡,一黑一白正在相互争斗。
他此刻心慌意乱到了极点,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道:“这黑的呢,还是白的呢?”他本是随口一说,哪晓得抬轿的衙役听了,心里顿时一惊。
原来,这两个衙役,一个身着黑色布衫,一个穿着白色衣衫,他们前些日子偷偷拿了夫人的碧玉簪子,藏在了住处,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无人知晓。这一听李福生的话,还以为他算出了自己偷簪子的事,吓得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
两个衙役二话不说,“扑通”一声就跪在了轿子前,磕头如小鸡啄米一般,连声哀求道:“大仙饶命啊!大仙饶命!我们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求大仙放过我们吧!”
李福生先是一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但他眼珠子一转,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他马上摆出一副威严庄重的神情,大声呵斥道:“你们两个好大的胆子,竟敢偷县太爷夫人的碧玉簪子。还不赶紧从实招来,或许我还能看在你们诚心悔过的份上,饶你们一条狗命。”
两个衙役吓得面如死灰,赶忙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偷簪子的详细经过,还说出藏在县城土地庙后院的一棵老槐树下的石头缝里。
李福生听了,故意沉吟片刻,说道:“我这人呐,向来心地善良。今日之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只要你们今后能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我就当此事从未发生过。”
两个衙役如蒙大赦,感恩戴德,一个劲儿地磕头谢恩,仿佛李福生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一般。
到了县太爷府上,李福生强装镇定,装模作样地掐指一算,然后对县太爷说:“大人,此物乃水命人所偷,现藏于阴凉之处,靠近树木。若被巳时阳光所照,便会灵气尽失,再难找寻。大人可差人去土地庙后院的老槐树下找找,那簪子应该就在石头缝里。”
县太爷听了,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带着夫人和一众衙役前往土地庙后院。果不其然,在那棵老槐树下的石头缝里,找到了丢失已久的碧玉簪子。
县太爷对李福生的“神算”佩服得五体投地,心中暗自思忖,日后要是遇到什么疑难杂案,让他来算一算,那破案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于是,县太爷极力挽留李福生留在府上,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李福生起初执意不肯,后来实在经不住县太爷的软磨硬泡,再加上心中也有些贪恋这衣食无忧的日子,便勉强答应留了下来。
就这样,李福生在县衙里过了几年逍遥自在、纸醉金迷的日子,整日里吃香的喝辣的,穿金戴银,好不惬意。
然而,好景不长。这一日,县太爷和李福生在县衙的楼阁上对弈。李福生望着棋盘,心思却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他心里清楚,自己这“神算”的伪装迟早会被识破,留在这里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想到这儿,他咬了咬牙,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决定向县太爷辞行,回乡去过安稳日子。
可县太爷哪里肯轻易答应,说什么也不愿意放他走,非要他继续留在身边。李福生见县太爷态度如此坚决,心中焦急万分。
瞅准一个机会,趁县太爷正全神贯注地思考棋局,猛地推了他一把。哪晓得,就在这一瞬间,楼阁突然剧烈摇晃起来,紧接着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声,竟然轰然倒塌了。
李福生躲避不及,被滚落的砖石砸中了左腿,疼得他冷汗直冒,脸色苍白。而县太爷被推下楼阁后,却恰好落在一片茂密的花丛中,神奇地毫发无损。
县太爷从花丛中爬起来,还以为是李福生算准了楼阁要塌,故意推他下来救命呢。他不仅没有怪罪李福生,反而立刻派人将受伤的李福生小心翼翼地抬回去,又心急火燎地请来最好的郎中为他医治。
等到李福生的腿伤渐渐痊愈,县太爷关切地问他有什么要求,说只要他开口,无论是什么,一定都会满足他。
李福生想了想,一脸诚恳地说道:“大人,承蒙您的厚爱与照顾,如今我这腿也好了。只是我心中一直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渴望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恳请大人开恩,放我回乡吧。”
县太爷见他言辞恳切,情真意切,虽心中百般不舍,但也不好再强留。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李福生又一次凭借着运气和小聪明,从危机四伏的困境中全身而退,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只是经过这一番波折,李福生也彻底明白了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迟早会惹来大祸。
回到尼山镇后,他便痛改前非,收起了往日的轻狂与浮躁,老老实实地做起了小本生意,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家人。
从此,他再也不敢吹嘘自己那子虚乌有的“神算”本领了,踏踏实实地过起了平凡而真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