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余玠的遭遇,很多意志本不坚定的南宋将领,选择了投降蒙古,在忽必烈的麾下,逐渐聚集一批能征善战汉人的汉人将军。忽必烈用汉人的治国之道,任用汉人中的能人,所向披靡,最终一统天下。
而理宗,能用之人乏善可陈。余玠的副手程逢辰因无法协调蜀地蜀帅与非蜀帅的矛盾而不能支撑局面,当元军屡屡进犯四川时,很多城池再度失守。
仓促之间,理宗任命余晦担任四川制置使,并担任司农少卿、四川宣谕使,可谓把军政大权全部交付给予了他。
余晦一路游山玩水,历时许久才赴四川上任。
由于余晦才能平庸,威望不高,对四川当地民情事务都很生疏,却掌管四川的军政大权,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都人心惶惶。
阆中都统王惟忠是余玠的得力干将,本是余晦的同乡,与几位部下在营帐中商议军事。
提及新上任的四川制置使余晦,王惟忠眉头微皱,不屑地说道:“那余晦,不过是靠关系上位之人,才能平庸至极,如何能担当如此重任?”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轻蔑,嘴角微微下撇,语气中尽是对余晦的不满。
部下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说道:“将军,此话还是莫要提及,以免惹来麻烦。” 王惟忠却大手一挥,豪迈地说:“吾等为国家出生入死,岂能惧那无能之辈?他余晦若有真本事,吾自当敬重,可如今看来,他不过是个草包。”
终有与王惟忠有仇怨的小人,为了巴结,把王惟忠的话告知了余晦。余晦的眼神中闪烁着阴狠的光芒,他咬着牙说道:“王惟忠,你竟敢小瞧我,我定要让你付出代价。”
不久后,阆州失守。余晦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立刻串通陈大方、丁大全等官员,精心编织了一系列罪名,上书弹劾王惟忠。余晦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言辞阴险毒辣,将王惟忠描述成一个不忠不义之徒。
“王惟忠顶冒补官,任阆州都统,丧师庇叛、遣援迟缓。此等罪人,若不严惩,何以正国法,何以安民心?” 余晦的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王惟忠的悲惨下场。
宋理宗轻易地听信了余晦等人的谗言,将王惟忠下入大理狱。在狱中,王惟忠悲愤交加,他大声喊道:“吾一心为国,何罪之有?余晦,你这阴险小人,必遭天谴!” 然而,他的呼喊却无人回应。
不久后,王惟忠被问斩。余晦听闻王惟忠已死,心中满是快意。但他的恶行并未就此停止,他又将余玠的家资充作军费。余玠部将们得知此事,痛心疾首,军心涣散。
四川各地叛乱四起,隆庆、沔州等州府陷入混乱。蒙军趁机发动攻势,南宋江山岌岌可危。余晦的阴险毒辣,王惟忠的冤屈,成为了南宋自毁长城的悲剧写照。而在这乱世之中,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却无能为力。
无悔登临高楼,望着北方,内心黯然。
苦竹隘,守将李峥将军听闻王惟忠被冤杀的消息,悲愤交加。他紧握手中的剑柄,眼中燃烧着怒火。“王将军一生为国,竟遭此冤屈,这南宋朝廷,还有何公正可言!” 李将军身旁的副将也满脸怒容,“将军,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定要为王将军讨回公道。”
李峥沉思片刻,道:“王将军之冤,乃南宋自毁长城。我们若不有所行动以正视听,剑北之地若人心涣散,迟早会落入敌军之手。传我命令,全军戒备,准备为王将军讨个公道。”
消息很快传遍了剑北各守将,众将士皆对朝廷的所作所为感到心寒,纷纷响应李将军的号召,一时间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