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之镐离开三号码头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
坐到车子里,开车的下属,明显感觉到陆老板呼吸有些粗重。
下属从后视镜看了一眼,就见刚刚上车时还绷着脸的陆之镐,这时已经是满脸的兴奋。
这让下属都不免有些惊讶。
要知道来之前,陆老板可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难道是这一趟拜码头,有很大的收获?
他正猜测着,坐在身后的陆之镐就呵呵的笑了起来。
起初还尽量压抑,但几声过后,已经变成畅快大笑。
这一趟拜码头,他确实收获颇丰。
原本只是想来找一座靠山,日后好在事业上更进一步。
却没想到,林易直接给他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按林易的讲法,身为报业处副处长,如果仅仅履行管理职能,最多只能算个平庸之辈。
就租界这个小塘子,扑腾来扑腾去,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一个华董的职位。
甚至一向头铁的租界新闻界,也不会有几个买他的账。
毕竟对于一家大报,关停取缔之类的管理措施,并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副处长就能决定的。
有人买他的账才怪。
所以,要在这个不起眼的位置上,做到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掌握话语权。
只能另辟蹊径。
按林易给他出的主意,那就是私下里自己办几家新闻报社。
利用手中不多的权力,能开的绿灯尽量开。
然后通过一系列手段,迅速的让这些报纸,打开知名度。
比如选一个寻常可见,却又是见仁见智的事件。
安排一帮笔杆子分作正方反方,在报纸上吵半个月的架。
再比如碰瓷当今新闻界的名人,该造谣造谣,该诋毁诋毁,引发和对方的骂战。
再再比如,专门就一些争议性话题,和那些大报的论调针锋相对,进而大吵特吵。
简单概括就是制造矛盾,制造对立。
踩着那些名人名报的肩膀,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小的代价,快速扩张名气,拉起销量。
这个过程里,作为主管部门的报业处,必定会接到很多告状。
都不用多做别的。
等到火候差不多出面调停一下,主导进攻的自家报纸立马偃旗息鼓,威望自然而然也就有了。
凭借着这些,影响力一步步渗透。
再配合着成长起来的几家报社,话语权水到渠成。
而作为新闻人,有了话语权,也就意味着有了资本。
到时候脱离租界这个小塘子,前途海阔天空!
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这时候的陆之镐都有点不敢去想。
总之,现在只是一个起点。
而就是这样一个起点,却是他之前的十多年,跟着杜月生没能实现的。
由此可见,林易和杜月生的境界,差距到底有多大。
脑袋瓦特了,才会跟着杜月生一条道走到黑!
一边笑一边想着这事儿,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做,陆之镐心底已经有了主意。
虽然林先生并没有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吩咐自己做些什么。
但为了这份提携之恩,自己也必须要送杜月生一程……
陆之镐的倒戈,成了压垮杜月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的态度一亮明,原本只是保持袖手旁观的大多数,也纷纷跟着行动起来。
退出恒社的声明一份接着一份,在沪城的江湖上,搅动起一阵阵惊涛骇浪。
而仅仅两天之后,就有了杜月生远走香江的传闻……
金陵,宋公馆。
“地痞就是地痞,不是被人喊一声杜先生,戏称一句沪城地下皇帝,沪城就真是他说了算。”
“不过是政府懒得搭理他而已。”
“真要收拾他,他又算个什么东西?”
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宋文昌一脸轻蔑地说着。
难得来做客的孔庸之,对他的这番关于杜月生的评价,倒是毫无异议。
帮会就是帮会。
再厉害的帮会,也不可能挡得住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