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诗词佰相 > 第二十四章 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十四章 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的大意是说,长安回头眺望骊山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的华清宫成百上千的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的烟尘滚滚,妃子们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送来了新鲜荔枝。前两句,描写骊山华清宫的风景美不胜收,华丽宫殿鳞次栉比,用以衬托皇帝及妃子们奢靡的生活场景,后两句勾勒从首都长安千里之外进献荔枝的画面,仅是为了博取妃子们的嫣然一笑,从而讥讽皇帝为博美人欢颜而劳民伤财。这首诗是杜牧路径华清宫时,领略到华清宫的奢华之后,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等人骄奢误国而作,《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单纯从记载中的断句来看,真实度可信。作为宠妃,嗜好荔枝,从事件本身来看,压根提升不到误国的层面,虽然千里之外转运荔枝劳民伤财,但不至于与误国相提并论,诗人杜牧借此创作咏史诗,是借杨贵妃嗜好荔枝的历史事件,以小见大,批评劳民伤财只为博妃子一笑的行径,截取这历史事件,讽刺王公贵族们的骄奢淫逸,咏史讽今以求警示世人。

杜牧的这首诗引用的历史事件,有其合理性亦有其叙述中国历史的传统弊病,仅仅因为贵妃嗜好荔枝,需要一点劳民伤财,就以杨贵妃名义作咏史诗,抨击统治阶级的过错,对杨贵妃而言,实属不公。将王朝衰弱消亡的责任归咎于女性身上,是古代文人墨客为皇帝遮丑的常用伎俩,商纣王的沦亡归罪于妲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怪罪于褒姒,南朝陈后主亡国源于宠幸张丽华等,好在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后并未导致李唐王朝的覆灭,但是误国的罪名逃不掉,成为文人创作诗歌时经常引用的典故人物,故而也使得杨贵妃在历史上极具盛名。杨贵妃得到皇帝宠爱乃幸运之事,为其家族带来了荣耀,却不幸遇到了安史之乱,叛军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即是打着清理杨贵妃之兄杨国忠的名义,杨国忠虽然历史评价不高,但是把叛乱的责任归罪于他们兄妹,着实有失公允,不过遗憾的是,历史事实终究是残酷的,杨国忠被贴上了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的标签,杨贵妃被赋予了红颜祸水符号。

安史之乱直接导致李唐盛世的急转直下,首要责任自是唐玄宗晚年昏聩所致,宰相杨国忠亦是责任重大,在跟随唐玄宗逃亡蜀郡的途中被官军所杀,也算咎由自取,不过要杨贵妃背负误国殃民的罪名,实属说不过去。据历史记载,杨贵妃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卷入权力斗争,而以自己的温顺和艺术才华而赢得唐玄宗的百般宠爱,至于她与安禄山之间的故事,并不足以成为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叛的合理解释。杨贵妃的身死,离不开其兄长的专权,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杨国忠为了私利枉顾朝廷安危做出错误决策,承担误国殃民的责任自是应当,于是牵连到贵为妃子的杨玉环,给杨贵妃贴上红颜祸水之标签,或是文人们调侃或者借古讽今的所需,而非杨贵妃确有其责。杜牧的这首诗是根据杨贵妃嗜荔枝的典故而创作,借以讽喻唐玄宗宠幸杨玉环而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正常来讲,单纯的从千里之外传送荔枝到京城,上升至评价皇帝因此而劳民伤财实则有点牵强。对于爱好荔枝的京城富裕家庭,要想吃的新鲜的荔枝并非难事,朝廷真正劳民伤财的是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和对外战争等,荔枝的上市也仅仅个把月时间,即使每天从岭南专递新鲜荔枝到京都长安,花销可能还达不到庙堂上一位普通臣子年俸水平,何以谈劳民伤财,更遑论杨贵妃祸乱国家了。

杜牧这组诗中的华清宫,也叫华清池,坐落于骊山之上,北接渭水,是唐代皇帝游玩的行宫,今日的它已经开辟为星级旅游景区,是古城西安唐文化的标志性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感受大唐风采的绝佳去处。今日的人们,对华清宫最为耳熟能详的故事,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在此游龙戏凤,华清宫内温泉资源丰富,据传至今仍存留杨贵妃的浴池,不过今日看来,这浴池丝毫不起眼。华清宫至今为止,历经上千年的沧桑变迁,虽然眼前的它是后世经过多次修缮、复原唐代遗址而成的,但也多少保留了唐代建筑的风貌,得以让后人欣赏到唐代风华。今日的华清宫,往前对比被付之一炬的阿房宫,往后对比早已隐入尘土的宋代皇宫佳苑,无疑是幸运的存在,毕竟历史上大多数的宫廷内院,多数优秀的古典建筑早已化为尘土,已然成为历史。

宋元王朝交替期间,蒙古铁骑攻占大宋国首都临安后,朝廷即将崩溃瓦解之际,位居庙堂的士大夫开始分裂各奔前程,有的选择继续抵抗,尽所能维护本民族的政权,有的对未来前景迷茫又想保住民族气节则选择隐退,有的人更是索性投奔新来的蒙古政权,备受史书赞许的当属选择继续抵抗的人,如被评为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宋代朝廷的京师临安沦陷后,部分皇室成员和官员无奈选择了投降,对赵宋朝廷仍抱有希冀的士人则选择继续抵抗,文天祥便是其一,不过大厦将倾,文天祥孤木难支,最终战败被俘。关押文天祥的蒙古军队经过珠江口的零丁洋时,蒙古统帅张弘范(汉族)劝文天祥接受大宋朝廷气数将尽的现实,写信劝降尚在继续抵抗的陆秀夫(宋末三杰之一)等人,但是文天祥果断拒绝了并写下这首诗《过零丁洋》明志,感慨山河破碎及身似浮漂的境遇,表达出他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大义凛冽的英雄气概。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大意是,作者自己早年历经千辛万苦而科举入仕,如今已经领导军民抗击外侵已有四个年头,看到国家危在旦夕,犹如随风飘的柳絮,个人又哪里堪言似疾风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军事惨败让他惶恐不安,被俘经过零丁洋时甚感孤苦零丁,想到人生自古以来,没谁能够长生不死,于是秉持一片丹心以留存史册。文天祥被蒙军俘获后,蒙军尊重其才华并钦佩民族气节,劝其识时务为俊杰,乃至胁迫妻儿劝文天祥投降,然而作者并不为所动,这是文天祥最为值得称颂的地方。早年的文天祥,自是和一群浪荡公子一般,在灯红酒绿的秦楼楚馆里声色犬马,然而在面对外敌入侵,却能始终如一的坚守士大夫精神,秉承民族气节抗击侵略,留得一番历史美名,然而历史诡异的是,文天祥在一些书信里告知亲朋好友,无力挽狂澜时,识时务亦是一条生路。作为抗击蒙军入侵的核心代表人物,文天祥不能投降是有道理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上层士大夫的模范效应,文天祥一旦投降会导致很多士大夫纷纷放弃抵抗,将严重打击赵宋朝廷坚持抵抗的军心,文天祥深知这个道理也理解人最终都将一死,即使不能力挽狂澜,也要坚持气节留下历史美名以慰后人,不过他亦有人性自私的一面,劝自己的亲朋不必做无谓的牺牲。

古典中国时期的一千多年科举史,状元成百上千,而文天祥作为江西籍的科举状元,至今在历史上仍有名气,与他的这首名作《过零丁洋》不无关系,尤其是诗作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备受后世激赏,铿锵有力的诗句为他赢得了千古盛誉。文天祥入仕时,蒙古铁骑已经占领了大片赵宋国土,国家沦亡山河破碎的大环境下,不禁感叹自己的身世跟着浮沉,在家乡组织义军抵抗蒙古铁骑时遭遇惨败而被俘,回顾抵抗蒙古铁骑的经历,依稀是惶恐不安,叹自己身陷囹圄孤苦伶仃,此时他应该对继续抵抗的前景深感悲观,但是他仍然拒绝劝降,选择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保持大义凛然的家国情怀。在山河破碎之日,家国沦陷之际,保护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的人,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仰的,历史不堪入目的是,缴械投降甚至为入侵外族服务的不乏其人,但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选择投降的行为进行强烈的批判,并且大肆宣扬秉承民族气节,如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列为必学诗作一般,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

以上以“过”为题的诗,是读者朋友或多或少有点熟悉的诗篇,不管是孟浩然感慨朋友的真挚友情,抑或杜牧感慨上层统治者的骄奢误国,还是文天祥以死明志而作,都是他们“过”到一个地方而作,他们有感的缘由不尽相同,但多是经历“过”有感而发,笔者抓住它们的相似之处,汇编成此小文以作鉴赏。前文提及的另外两首“过”诗,王建的诗作《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和温庭筠的七言律诗《过陈琳墓》,因无经典名言而少为人知,他们的共同点是创作者经过前人的居所或魂归之所时的有感而发,皆是借助前人或是作者们崇尚人物的光辉经历及命运,抒发自身的内心胸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海贼:获得书书果实后,我躺了侠岚:开局废物的我居然是双属性开局:身为轮回者,我误入祖安我在港岛混,就靠兄弟多!犬夜叉:一不小心成战力天花板了空降汉东主持人,问政领导干部!四合院:绝世家族当科研大佬穿成网络渣男穿越成野神?我靠香火世间显圣哈利波特:从麻瓜表哥到概念法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