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官这个群体,之所以能在后期掌权的起点就在土木堡之变。】
【但土木堡绝不是文官的阴谋,而是因为这一战,彻底打断了明朝的脊梁。】
【自此以后由原来的战略扩张,转为了全面的战略防御收缩。
那么武将的地位,自然就开始走低了,文官的地位就开始走强了。】
【再加上孝宗时期,皇帝的纵容之下,才使得这一群体迅速的膨胀起来。】
【并且演化成了一个极强的势力,朱祁镇这个时期的文官,和咱们常说的那个文官集团。
他完全就是两回事。】
【但是在这些人眼中,土木堡之变就成了文官的一场阴谋。】
【理由就是文官怎么可能做大?而且还有人说土木堡之变这几个字,本身就值得怀疑。】
……
讲话了。
一般叫什么什么之变的,大部分都是内耗,比如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等等此类的事件,我们通常在后面加个变。
而如果是对外战争,我们在冠名的时候,通常以什么什么之战来冠名。
所以!
土木堡之变这几个字或许就是古人在强调,根本就不是蒙古瓦剌部策动的进攻,而是由文官集团策划的夺权之战。
对于这一点。
后世有很多历史博主曾经讲过,说的也是逻辑自洽。
让人非常信服。
毕竟。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之所以能出现在历史书上,已经被人刻意抹去了原本的意思。
而后人们想要完整的了解以前发生过的这段事情。
就必须结合当时很多史料,进行推测揣摩。
然后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
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谁也没有在现场看到过。
谁也没有参与其中,那么,谁的证据多,谁能逻辑自洽,那在后世人眼里看来那谁就是对的。
不过说句公道话。
有学术,就一定会有怀疑,怀疑是对的,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能够支持。
但目前看来。
文官集团在土木堡之变当中,也死了很多人。
这种献祭式打法,不符合文官集团的利益。
除非死的这些人是于谦必须要杀的对手,或者说,当时跟于谦合作的武将杀红了眼,混乱之间,误杀了。
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
【现在于谦被黑的最多的是,他是权臣,是长三角南方文官集团代表。】
【是土木堡之变的主谋,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
【然后拥立朱祁钰当傀儡,自己好控制。】
【于谦在26岁的时候,就被外派到地方当巡抚。
历经了湖广,江西,陕西,河南等地。】
【到了正统13年被召回京城,已经50多岁了。】
【足足离开中枢24年,到了正统14年,于谦应该不会直接成为首领吧?
这让那些长期扎根京城的老臣们如何想?】
【况且,在朱祁镇被俘之后,于谦力主朱祁钰当皇帝是因为他好控制。
那么,当时朱祁镇的儿子才2岁,我把他扶上去,岂不更好控制?】
……
历数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都是扶持年龄较小的皇帝上台吗?
比如慈禧太后,每当皇帝长到成年快要亲政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死了,然后,又会扶持一个小孩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