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到最后,老阿拉什也和达契亚的骑兵脱离,双方各有损失,但因为有铁甲,不奴族战死四十五人,而达契亚骑兵战死两百二十人。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救,那些战马跌倒的战士,虽然救回来一些,可损失还是比较大。
在回程的路上,老阿拉什和乞力沟通了一下,双方认真的讨论了轻骑兵的战术。
老阿拉什说,“我们不奴族的人口太少,这一次战斗就损失四十五人,想起来就心痛,不能这么打!”
乞力说道,“要解决轻骑兵的战斗力问题,在弓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需要加强马匹的防护,但一旦加强马匹的防护又会带来速度减慢和路程减少的问题,这样下来轻骑兵就会慢慢变成重骑兵,失去速度和长途奔行的能力,这就是一个死节。”
老阿拉什看向身边这些行进的战士,叹息的说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真正的改进方向,应该是让弓力能够拉开差距,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局。”
乞力又说,“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更加优秀的战马,例如大宛马,那是力量和速度都优秀的战马,可这样的战马何其珍贵。”
两人就这么一路谈话,一路向东,朝着不奴族的北城门而去。
这一天,袁华在干什么?
他在挖坑!
是的,他带一群阿兰人用了两天,就直接朝着树林挖壕沟,然后罗马人一出来,就站在壕沟里射箭,现在罗马人还真的砍不成树了。
袁华也是鬼,他就挖到四百步左右,横向再展开壕沟,然后就停了下来,想看看罗马人的反应。
第三天的清晨,他被人叫醒,擦了一把脸就走出去,有人喜气洋洋的告诉他,“你的点子很有用,罗马人撤了!”
“罗马人撤退了?”,袁华有些懵圈,这不应该啊!这还没有交手,他们怎么就撤退了?!
罗马的军团长有苦难言,他出发的时候带了一个月的军粮,目前只剩下八日,如果节省一点能吃十日。
但是,敌人已经出现在高加索山脉之中,第比利斯和这里的山路也不再安全。
就算现在起,就从第比利斯城寨再次起运粮草,军团所需的给养也不一定能够及时送达。更不要说,第比利斯已经没有足够的粮草。
作为罗马的军团长,他不能用6000罗马老兵的生命开玩笑,现在的时间已经不多,他毅然而然的选择了主动撤军,哪怕他需要向皇帝做出说明,甚至降职。
这一刻,罗马军团正以行军队列向着高加索山脉前进。
袁华看着空荡荡的罗马营地,他突然就对罗马军团的军团长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绝对是一个理智且果决的人物。同时,他也再次重新认识罗马的军事制度。
从细节里可以看出来,罗马军团长拥有极大的自主性,或者说临机决断力。
有阿兰首领问,“要不要追击?”
袁华摇摇头,说道,“我们的任务是打退敌人,现在敌人已经退了,不必再付出族人的鲜血,没有必要。”
众首领讨论了一下,确实,既然罗马已经退兵,那确实也不需要再牺牲自己部族的战士。
同样,罗马也正式和袁华他们见面,对于不奴族的战斗力也产生了一定的认知。
罗马军团长在写给皇帝图拉真的羊皮信中是这么说的,“在高加索山脉的东北山谷,那里有一个新的部族,从表面上看他们属于阿兰人,但他们的武器和装备,和阿兰人完全不同。从骑兵和步兵的交手结果看来,这个部族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最重要的是,这些敌人他们知道进退,就算有能力全歼600青年罗马军团,他们也非常克制,不愿意用无谓的伤亡,换取无谓的胜利。另外,我随信附上他们的钢弩矢,这种弩矢的硬度很高,说明经历过反复锻打。能够使用强度如此高的钢铁作为消耗品,这绝对不是一个小部族可为,他们的背后极有可能站立这一个庞大的势力,阿兰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我推测是帕提亚。我个人认为,这个部落是帕提亚伸向阿兰人领地的一只手,他们在用这种方法餐食阿兰人的领地。”
而铁面此时也在向帕提亚的王书写信件,他的信件同样认为,不奴部不是阿兰人,他们应该是罗马培养的势力,他们是罗马在阿兰人中钉下的木楔子,并且用来封死帕提亚帝国向上发展的空间。
信件的末尾,他写到,“他们拥有钢铁的箭头,拥有高超的建筑技能,拥有匪夷所思的城市防御装备,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如果还要进攻这个部落,那么我认为至少需要两万人以上,要不惜一切代价,否则毫无意义,徒增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