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轩坐在御书房中,面前摊着关于西方帝国援助提议的奏折,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陛下,西方帝国的条件看似诱人,但其中的隐患不可小觑。租界一旦设立,恐怕日后会成为国家主权的隐患。”丞相忧心忡忡地说道。
杨轩抬起头,目光坚定:“朕深知其中利害,但如今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外部的支持。若拒绝,我们又该如何迅速恢复国力?”
朝堂上,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
“陛下,我们不能为了一时之需而牺牲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应当依靠自身的力量慢慢重建。”一位老臣慷慨激昂。
“可如今国内灾情严重,外敌虎视眈眈,仅靠自身,何时才能重振雄风?接受援助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另一位大臣反驳道。
杨轩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愈发纠结。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京城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
“朕不能让百姓再受苦,也不能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杨轩喃喃自语。
此时,一位谋士前来进谏。
“陛下,臣有一计。或许我们可以与西方帝国谈判,争取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在接受援助的过程中,加快自身的发展,增强实力,以便日后摆脱对他们的依赖。”
杨轩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此计可行,但谈判需谨慎,务必保障国家的核心利益。”
于是,杨轩派遣了一支精明能干的使团前往西方帝国进行谈判。
在谈判桌上,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我国愿意接受部分援助,但租界之事绝无可能。”使团代表态度坚决。
“若不设立租界,援助的力度将会大打折扣。”西方帝国的代表施压道。
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协议。西方帝国将提供一定的物资和技术援助,而杨轩的国家则开放部分贸易口岸,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西方帝国某些贸易优惠。
协议达成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民众的不同反应。
“这是卖国求荣!”一些激进的民众表示反对。
“至少能让国家有喘息的机会,慢慢恢复。”也有部分民众表示理解。
杨轩深知,协议只是权宜之计,接下来的发展才是关键。
他立即下令将援助物资用于救灾和重建工作,同时大力推动国内的产业发展。
“要利用西方的技术,培养我们自己的工匠和人才。”杨轩在朝堂上强调。
在杨轩的努力下,国内的局势逐渐稳定,经济开始复苏。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由于开放了贸易口岸,西方的商品大量涌入,冲击了国内的市场,许多本土商家面临困境。
“陛下,若再不采取措施,国内的商业将被西方完全控制。”一位商人代表向杨轩哭诉。
杨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对本土产业进行扶持。
“提高西方商品的关税,鼓励本土企业创新。”
这一举措引起了西方帝国的不满,他们向杨轩施压,要求取消贸易保护政策。
“陛下,西方帝国威胁要撤回援助。”大臣们纷纷看向杨轩。
杨轩冷笑一声:“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朕屈服?我们要加快自身的发展,摆脱对他们的依赖。”
杨轩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国内的工坊也不断创新,生产出了具有竞争力的商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实力逐渐增强,对西方帝国援助的依赖也逐渐减少。
“陛下,如今我们已经有了与西方帝国抗衡的资本。”丞相兴奋地说道。
杨轩点了点头:“是时候重新审视与他们的关系了。”
杨轩再次派出使团,与西方帝国重新谈判,要求修改之前的协议,减少对他们的贸易优惠。
西方帝国自然不肯轻易答应,双方陷入了僵持。
就在这时,国内的一些反对派趁机煽动民众,指责杨轩的政策导致了与西方帝国的关系紧张。
“陛下,局势愈发复杂,我们该如何应对?”大臣们焦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