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地有句俗话就说过:“三月三,拔荻菰(gu)”,早指明了这件事,不知道后来怎么以讹传讹,人们反而不知道它们的真正名字了。
不过不知道真正的名字也不影响它们被当成芦苇一样用,照样被编成了席子,用于铺床、盖房。
铺床是直接铺到床板上,上面再依次铺上其他东西,当然如果真的没啥东西铺,只能硬睡了,要睡好久才能把这种坚硬的席子睡的软和一些。
盖房则用的更多一些,把编好的席子铺在檩条上面,再敷上一层稻秸或者豆秸混合的泥土,最后铺上一层青砖瓦。
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只有能吃的荻菰来说,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
每到放学,三五成群的学生们都要去水荡里寻找一番。
运气好的能找到一小把,运气不好只能找到一两个,塞到嘴里仅能品个味道。
尽管乐此不疲,甚至有学生课间十分钟也要去一趟的。
后来,学校到了季节就会把大门给锁上,防止学生课间跑出去耽误上课。
至于放学后想干嘛干嘛,已经不属于学校的管辖范围。
相对以后的学生,现在的学生无疑是非常自由的。
放学后只有很少的家庭作业,而且写作业时也基本没有家长在旁边虎视眈眈,更不会出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情况。
老师也不会因为完不成家庭作业责怪家长没有辅导好,只会对学生做出惩罚。
有的是加作业,有的是值日打扫卫生,严重的还会有体罚。
体罚的花样很多,最常见是让学生在教室后面“架飞机”,就是:单腿站立,一腿后伸,再身体前倾伸开双臂,保持不动。
还有老师拿着小竹棍的,平时是教鞭,惩罚学生的时候也是“教鞭”,拿起来就往身上招呼。
一般体罚也分季节使用,“架飞机”用于夏季天气热的时候,教鞭用于衣服厚的时候。
虽然家长知道学生受到体罚时,一般还会再补一顿,但老师们对于学生却有最多的包容与关心。
而且在毕业以后,老师们记忆最深刻的也往往是受到体罚最多,最调皮的学生。
这些学生也是最多看望关心老师的。
李阳明自己就比较惭愧,由于觉得生活不是很如意,他就属于毕业之后很少回去看望老师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