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姥姥家,李母和妹妹、妯娌开始准备饭菜,李父他们和舅舅说话聊天,孩子们各处去玩。
李阳明记忆中对于姥姥家印象很深刻,因为在上小学以前没人照顾,他在姥姥家住了好几年,弟弟李光明放在爷爷身边,或者姑姑身边。
因为姥姥和姥爷在农闲的时候就去大集上摆摊卖些针头线脑、鞋袜百货,赚些辛苦钱。
李光明小时候跟着去赶集,虽然很懂事不会主动要东西,但姥姥总是心疼外孙,每次赶集都要给他买些零嘴玩具,那就是李阳明感到十分满足的时候,在物质条件十分有限的年代里,孩子们更容易感到幸福。
到了后来李阳明开始养孩子的年代,给孩子递个糖,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都会摇手拒绝,孩子们也是一点都不稀罕,想让孩子们满足只能递个手机过去了……
-----------------
姥姥家的村子边上有一个大大的池塘,在持续多日严寒天气里,已经冻得有十来公分厚了,村子里的小孩早在上面玩着呢。
农村的冰面可以玩的并不多,就算是想滑冰也没谁家有冰鞋。
不过大家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特别是在玩这一方面,没有工具就创造工具、改变工具的用途,有把家里的板凳翻过来拉着跑的,有把大盆放上去推着走的,还有把木板绑在脚上充当滑板的。
现在这种景象还比较常见,不过后来村里的池塘越来越少了,直至消失不见,村里小孩想要再玩类似的游戏已经不太可能了。
再说回来,到那时,村里的小孩也没这么多了,有的随着大人去了外地打工,有的去了县城上学,村里的小学也不再每村都有,合并的合并,撤销的撤销。
现在的李阳明把感慨抛在一边,觉得自己最近感慨有点多,有点太多愁善感了。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也有各自的感动,说不定让20年后的小孩来到这里,第一时间就会因为连不到网而崩溃呢?
-----------------
如今李阳明的二姨夫和三姨夫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一个是士官刚转业,一个是正在做生意。
舅舅也是刚结婚没多久,正在摸索着孵小鸡,家里的几间房子都改成了暖房,在现在这个时期算是非常有前瞻性眼光的。
国内GDP这几年都是8%以上的增长,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大发展,作为最基础的第一产业也是迎来了春天,基本上家庭养殖、中小规模的养殖正是大发展的黄金期。
后来大名鼎鼎的一些知名畜牧企业也是在这时进入了起步阶段,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做饲料、兽药、种苗等上游环节的,大部分都变成了举足轻重的行业巨头。
现在李阳明的舅舅当然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是追求着能够赚钱够花就行,实在是不想重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
这也是他们这一代农村人普遍的执念,所以在今年之后,在平常的时候,很多农村几乎看不到几个青壮年在家,有点追求的基本都出去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因为有着营生或者是特殊原因走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