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农村,冬季是一个悠闲的季节,没有农活要忙,只需要弄些剩饭、干草、麦麸等喂喂鸡鸭牛羊猪就行,于是,大人们的中心工作自然而然就会转移到孩子身上,谁家孩子不认真学习被老师批评了,哪家孩子捣蛋被抓住打了屁股就是村头村尾最热闹的话题。
不过,热闹的氛围一点影响不到学校,相对于校外,学校内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另外一片天地,学生们最开心的就是上音乐课、体育课,至于美术课,那是没有的,因为大部分家长接受不了花几十块钱买一些软黄纸(毛边纸)、水彩笔或者素描笔、素描纸等必要的学习用品,有那些钱都快够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了。
是的,那时候还没有全民9年公费义务教育,上小学还是要交钱的,一学期大概60多块钱,作为小孩的李阳明从来没关心过,因为李家是双职工,还算是村里面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上音乐课很简单,就是老师领着学生唱歌,学会以后再一起唱,反正班级里乐器是没有的。只有一次,音乐课轮到学校一个年轻老师上,带来一把口琴,让学生们过了一次眼瘾。李阳明作为教师家属,倒是知道学校里还是有镇校之宝的,那是一架上海牌脚踏风琴钢琴,只有一个老师会弹,还只会弹有限的几个曲目,已经是“大拿”级别了。
至于体育课,那个更简单,只要不在其他班级门口蹦跶,不出校园,怎么玩都行。至于体育器材,只有几个皮球,是皮球,不是篮球也不是足球排球,只能说是皮球,是那种单层皮子的皮球,只能拍拍投投,用脚踢都怕踢坏了。学校有上面发下来的铅球啊、实心球啊什么的,只存在库房里,因为怕砸到学生。
女生玩的最多就是跳绳、跳皮筋,跳绳不够可以用粗一些绳子代替,在村里,绳子真是一点也不难找,人多了还可以用大绳,两三个人一起跳。再有条件的就是跳皮筋了,找家里做衣服剩下的皮筋连接在一起,系成大圈,两个人做人桩,其他人轮流去跳,先从脚脖开始,再到膝弯,再到腰部、胸部、脖子,难度依次增加。基本到胸部已经是最高难度了,有些动作甚至得倒立起来勾住皮筋才能完成,对于小学生是极大考验。
男生这个时期正在流行端乒乓球,那个时期正是国乒为国增光添彩的时候,但是,又是这个但是,学校里乒乓球台都没有,大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练习着玩了。而且真正的乒乓球也没有,用的是一种塑料彩球替代的,至于端球的板子更是五花八门,有哥哥姐姐玩剩下的乒乓球拍已经是最高级的了,虽然没有了蒙皮,但还算是乒乓球拍,其他大部分都是各种板子改造的,有的甚至连手柄都没有削出来,直接用手捏着边缘就是球拍了。
-----------------
李阳明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课间也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他还有一个不能连续看书超过1小时的习惯要养成呢。不过他的玩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了,他现在是和自己较劲。
比如,逼迫自己一次比一次观察到更多东西,一次比一次记住一样东西更多的细节,听到更丰富的声音,等到累了,再逼迫自己收敛杂念,什么都不想。
最后一个是最难的,如果是个小孩可能还好一点,《大学之道》里面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为一个中年人的心理,思绪繁杂最难定下心来,这是一个水滴“石碎”的过程,是的,还没等如水滴般的杂念收敛,下面的石头已经碎了。
如果没有系统的话,想要有所得还是别想了,现在有意志炼成系统在,李阳明只能无奈开挂,通过系统纠正,有一点点成长就会被固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新的突破,系统就像一个正向锁止的齿轮,使宿主有着最低限度的保障和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