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堂,鸣冤鼓在应天府午门设立,朱元璋下诏书宣布此事,此事也成为洪武年广开言路之始。
因建言此事,宋慎风评褒贬不一,至少坊市民间,对宋慎的评价褒大于贬。
四月十三,徐达、常遇春与梁王阿鲁温大战三日。
终究上苍降德大明,当日狂风大作,徐达,常遇春大破元兵于洛水北,进而进围河南,梁王阿鲁温已知回天乏术,迫于压力选择投降,河南就此平定。
朱元璋收到捷报,定下“惠安”之策,仁德安抚河南百姓,军队所过不可烧杀抢掠。
自此河南锋烟尽消,残元鞑子的覆灭命运又提前了一步。
宋慎也知道“磨嘴皮子不干活”,李善长只怕会疏远自己。
那自己打入淮西内部的计划,就很可能落空。
宋慎决定为李善长提出第一个谋划。
于是宋慎主动来到李府。
“哎呦,子畏,自从上次宴请之后,你可一直都未找过老夫,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李善长悠哉悠哉,面无表情地抿了一口茶水。
按道理来说,
一般人主动来找你。
不是在求人办事,就是在借钱求人的路上。
“宋某这些日子过的舒坦呀,一直都是相国在为我平衡一些压力,我宋子畏就算再白眼狼,也知道相国对我有恩,这次来相府,一是为了道谢相国,二是决定为相国出谋划策。”
“哦?子畏知我心,那子畏如何给老夫出谋划策呢?”
李善长捋了捋胡须,眼睛亮亮的。
宋慎此言,也不假。
最近他能过的相安无事,无人弹劾,几乎八成都是李善长在护佑他。
虽然宴会以后,宋慎和李善长的关系忽远忽近,但是他李善长还是秉持着“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的想法,无偿帮助宋慎。
这也让李善长和宋濂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
宋濂纵然再不喜李善长。
李善长能为他长孙做到这种地步,他宋濂再唠叨李善长,也觉得理亏。
“我为相国,先出一谋,可扩大淮西集团势力。”
“愿闻其详。”
李善长见宋慎正经,不像是开玩笑,遂问道。
“我为相国谋划一策,名为三台之策,即道台,藩台和臬台。”
“不如子畏再讲的清楚一些?”
宋慎便尽量讲的简洁明了一些。
建三台。
分别为道台,藩台和臬台。
其“道台”,相当于宋时的观察使。
藩台则为布政使。
臬者,法度、标杆、标准也。臬台则为专管司法的按察使。
“若是能够施行下地方,道台可参一省之河、驿马、海关、屯田、茶马等富余公务,藩台可掌一省民政和财政,臬台可掌一省之司法,我听闻陛下有心想撤销中书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瞒子畏,陛下自建国四个月,确实想着摒弃元朝末节,加强中央权力的想法。”
“正好此三台推荐给陛下。”
“那我淮西勋贵如何凭借三台获利?”
李善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宋慎。
“三台之策,看上也望下,上乃陛下,瞻谛外员,日后相国发展势力,三台有间隙也,相国大可慢慢渗透,安插自己的人手。”
“好!你真知我心!”
李善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