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十七年,改吴元年,吴王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南征方国珍、陈友定的同时,决定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五万大军,水路并进,先取山东,撤彼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
至正二十八年春,吴王朱元璋在百官拥戴劝进之下,于应天府郊坛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追尊四代。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
应天府奉天殿上。
一位中年男子站在龙椅之前,身穿明黄色金边龙袍,双手背在身后,一双眼如藏有千刀万刃一般,扫视着殿中众臣。
“都到齐了吧?”
“回禀陛下,都到齐了。”
开国大典和寻常朝会不同。
朱元璋让许多没资格上朝的京官也到殿外等候,共同见证大明朝的开国大典。
殿上人要比往常多,在大殿角落里有一群年轻人老老实实地站着,头都不敢抬,这些是应天府学子,如今应该要改名叫国子监了。
宋慎就在这学子行列里。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连他们这帮学生也会被挑出代表来参与朝会,但他还是会小心翼翼地偷瞄着殿中乌泱泱的人头,还有那龙椅前的男人。
这就是老朱么?
也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看起来似乎没有传闻中那么恐怖。
他本不是这大明朝的人。
倒也不是元人,宋慎是重生来的。
前世的他是学历史的,好不容易读完了研究生,遇上了经济下滑,编制紧缩,岗位剧减的阶段,刚在鲁东考上事业编,转头又转合同了。
工资低,还没保障,没办法,宋慎只能跑去送外卖,结果大雨天里赶路,被泥头车一头送到大明来了。
而且这一送,还直接把他送到了元末,成了大儒宋濂的孙子。
和寻常穿越不同。
是站到殿上来,方才那铜钟一响,他才开启宿慧的。
宋慎站在角落里,开国大典继续进行着。
宣国公李善长担任大礼使,站在御前,手举圣旨高声宣读开国诏书。
“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纷争。朕本为淮右庶民,承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顺天应民,号令群雄,遂乘逐鹿之秋,广致英贤文武,拯救百姓,使之民安田里。终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复我汉人衣冠......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尊我为皇帝,勉徇舆情,而即帝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今奉天承运,开国建元,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宋慎听得认真。
眼光时不时地飘到了站在位置靠中间的祖父身上。
宋濂!
文宪公、太史公、宋龙门!
《送东阳马生序》就是宋濂所作。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他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
就连此时已经在龙椅上坐下来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后来都将其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更是朱元璋嫡子们的授业恩师。
虽然权势不如李善长这样真正的开国文臣之首,但在名望上,宋濂却高得吓人。
桃李满天下,这句话用在宋濂身上,丝毫不为过。
宋濂可谓深受圣眷,《元史》让他主修,祭祀孔子让他主办,犯了错误也只是小惩大诫,就算到了最后被卷入胡惟庸造反一案时,也只是被流放。
不过......
宋慎的表情古怪了起来。
好像被卷入胡惟庸案的,就是自己吧?
宋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