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含悲说道:“我与官人经营这个客店有些年头了,过往的客人虽然不多,尚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自从去年起,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伙强人,月月都来索要钱两,说是收缴保护费,如若不缴就拳打脚踢。”
小夏问:“你们不曾告官?”
男主道:“告了又怎地?像我们这种境遇的,不止我一家,邻街一家酒肆生意比较好,因不肯缴纳,与强人发生争执被打,上告官府,不但官司没打赢,自己还坐了牢,后来连酒肆也被人占了,哪里还有天理呀。”
小夏听罢,愤愤不平!
女主道:“几天前他们又来小店要钱,我们苦求宽限几日,明天已是最后期限,如今钱两还没凑齐,实是无奈而悲戚,不料惊扰了客官。”
小夏问:“他们索要多少钱?”
女主道:“每月要五贯钱。”
小夏道:“你们莫愁苦,待天亮,我向我主人给你讨要这钱。”
店家听了,甚是感激!
翌日,三人早饭时,小夏提及了昨晚女店主哭泣的事,翠儿听了店家的遭遇,也是愤愤不平!想到三人还要赶路,这闲事也管不了,便对小夏道:“就给店家留下一锭银子,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我们还要赶路,也管不了太多。”
小夏就等翠儿这句话呢。
于是三人走前,多给店主留了一锭银子,那两口儿自是感激不尽!
歇了一夜,翠儿和丫鬟小玉也精神多了,三人提僵打马离开小镇,直奔襄州城去。
离襄州越近时,那路上逃荒的人,似乎更多了。
有个老媪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小男孩面黄肌瘦,邋邋遢遢、无精打采的牵着老夫人的衣襟跟在身后。
那老媪见翠儿一行是大户人家的人,拦路跪求道:“好人哪,求求你们给点钱吧,我孙子快要饿死了。”一面说着,一面不住的磕头。
翠儿觉得实在可怜,跳下马来,对小夏道:“拿点银子给她吧。”
小夏摸出碎银,递给翠儿。翠儿接过递与那老媪,老媪感激,跪地不起。
翠儿见小男孩甚是可怜,问小玉道:“还有吃的吗?”
小玉道:“还有给少主人准备的点心。”
翠儿道:“快拿过来。”
小玉从包里取出点心给翠儿,翠儿把点心给了小男孩,小男孩抓过去,大口的吃起来。翠儿还担心他噎着,说着:“别着急,慢点吃。”
老媪见孙子有了吃的,感恩谢地的说道:“好人啊,菩萨保佑你们。”
小夏问:“老人家,为何带着孙子行乞?”
一句话激起老媪的心酸事!老媪诉道:“我一家几口人本以种地为生,近两年收成不好,赋税却加重,因为交不起赋税,儿子被打成重伤,一病不起,最终离开了人世,孙子年小,我又一大把年纪,媳妇无力承担这个家庭的重担,上吊自尽了。自此我只有领着孙子以乞讨为生!”老媪说着,已泣不成声。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身边聚来好多人,一个个衣衫不整,跪在地上,也希望能讨口吃的,路都给挡住了。小夏心想:这样下去,路也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