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二百多年来,一直都小心翼翼,担惊受怕,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这种感觉,实在是一种煎熬。
尤其是在大明遭受生死危机之时,诸如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嘉靖年间的庚戌之变,还有距今最近,发生在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更是令朱振华倍感揪心,却又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他出手帮大明解围虽然简单,可一旦暴露实力,事后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收场的了,试问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得下一个军事实力比自己更强的藩王呢?
朱振华倒不是害怕朝廷来找自己的麻烦,他害怕的是自己到时候一还手,朝廷抗不住,再一不小心被自己给灭了!
所以在这诸次危机之中,即便他拿不准大明能否像历史上那样逢凶化吉,却也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轻易出手帮忙!
现在看来,自己实在是谨慎过头儿了,这二百多年担惊受怕,备受煎熬的罪,也是白遭了!
不过事情毕竟已经都过去了,再为这些事情后悔和恼怒也没有任何意义,好在现在知道这些也不算晚,从今以后,自己的命运就将被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朱振华那阴晴不定的脸色逐渐恢复了平静,定了定心神,低头看向了跪在自己身前的二人。
“如今陛下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尔等怎敢说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听到朱振华这一声喝问,二人不仅没有害怕,反倒都心中暗喜,因为劝进这种事,自古以来都讲究一个三辞三让,哪有一上来就答应的?
这第一次辞让,就要讲究一个“声色俱厉,严辞拒绝”,既然现在沈王殿下开口了,那就说明这事儿有门儿!
因而,二人中较为年长的那人当即便露出了一副大义凛然之态,义正严辞道:“殿下,我二人所言,绝无半点儿私心,只要能保全我大明江山社稷,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我等便是背上大逆不道的骂名,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他这话音刚落,另一人便紧接着开口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我大明风雨飘摇,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殿下身为太祖后裔,皇室宗亲,更应迎难而上,以身作则,怎可避嫌守义,岂不令天下臣民寒心?”
朱振华听完他们二人所说的这些话,还真是一时间无言以对了,心里也不禁感叹这些大明的文人果真是伶牙俐齿啊!
让他们这么一说,自己不答应他们反倒还成了罪过了,成了自己只想着避嫌、保全忠名,置国家危亡和天下万民于不顾了呗!
所以说,劝进这种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剧本的,要么你就提前排练好,要么你就双方早就心有灵犀,像今日这般临时起意,搞得这么突然,就很容易把人搞得下不来台,最后难以收场!
不过,朱振华这一时间无言以对,更着急的却是跪在他跟前的这俩人,毕竟他们可比朱振华更清楚这三辞三让的重大意义,这可是关乎皇位继承合法性的重要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