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子用于挖掘泥土,箩筐用于搬运土石,扁担用来挑运重物,而木夯则用于夯实河堤。
这些工具都是当时常见的水利工程工具,简单却实用。
张德还特别关注河堤的修补材料。
他命令使用大量的柳条和石块,这是当时常用的河工材料。
柳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够适应河水的冲刷,而石块则能增加河堤的重量和稳定性。
随着大青口决口的灾情愈发严重,张德意识到单凭他一人之力难以应对这场灾难。
他必须尽快向上级官府报告灾情,并请求更多的支援。
在紧张的修补工作间隙,张德召集了他的几位得力助手,商讨如何向上级汇报。
“我们必须立刻起草一份详细的报告,”张德严肃地说,“不仅要说明决口的严重性,还要提出我们的紧急需求,包括粮食、建材和人手。”
他的助手们立刻行动起来,搜集最新的灾情数据和修补工作的进展情况。
张德则亲自起草报告,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详细记录了决口的大小、影响范围以及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
他强调了灾情的紧迫性,以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可能会造成的更大损失。
报告完成后,张德命人将其抄写数份,准备分别送往不同的上级官府。
他知道,这份报告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能否获得足够的支援,还可能影响到他的仕途。“我们必须确保报告能够送到正确的人手中,”张德对他的信使说,“你们要亲自将报告交给巡抚大人和其他重要官员,不得有误。”
信使们领命而去,他们骑着快马,携带着张德的报告,迅速离开了大青口,奔向各个官府。张德则继续留在决口现场,指挥着修补工作。
在淮安府署内,李维正襟危坐于书案之后,目光锐利地审视着刚刚送达的急报。
作为淮安知府,李维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大青口的决口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场灾难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危及他的官位,还可能引发民变。但同时也是一个展现自己能力、甚至可能借此提升地位的良机。
李维立刻召集了他的幕僚和几位亲信,共同商议对策。
他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大青口决口,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以避免更大的灾难。”
他的幕僚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其中一位老练的师爷上前一步,低声建议:“大人,此次灾变,朝廷必定会下拨大量救灾款项,这正是我们展现忠诚、争取更多支持的良机。”
李维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师爷所言极是。我们必须立刻向朝廷上书,详细汇报灾情,并请求额外的援助。同时,也要确保我们的账目清晰,以免引起朝廷的怀疑。”
他转向另一位亲信:“你去组织人手,准备接收和分配救灾物资。记住,每一笔物资的去向都必须有据可查,但也要确保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亲信领命而去,李维的目光又在书房中扫过,最终落在了另一位幕僚的身上。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去与当地的富商沟通,告诉他们,现在是他们表现忠诚、为朝廷分忧的时候。”
幕僚正要领命而去,李维又补充道,他的话语中带着诱惑和威逼的双重意味:“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这次捐助不仅是对朝廷的支持,也是对他们自身利益的投资。那些慷慨解囊的商人,将会得到我的特别关照,未来的商机和利益将会优先考虑他们。”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而那些犹豫不决、不愿出力的人,我会记住他们的名字。在这场灾难中,每个人都要选择站在哪一边,他们的选择将会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
幕僚心中一凛,他明白李维话语中的分量。这不仅是一次请求,更是一次变相的威胁。
他恭敬地行了一礼:“大人,我明白了。我会将您的话传达给每一位富商,确保他们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维点了点头,满意地看着幕僚离去。他知道,这些富商都是聪明人,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场灾难中,他不仅要确保灾民得到救助,更要确保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得到巩固。
幕僚们领命后迅速行动,李维则继续在书房中沉思。
他知道,这场灾难的处理不仅关系到他的官声,更关系到他的财富。
他必须在确保灾民得到救助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留下足够的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