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机会总存在于险境中。
如果能够第一个攻上城头,那必定能获得巨大的荣誉与地位。
然而,这份荣誉需要多少条生命去换取呢?
在城墙上,扈辄带着一群将领从高处俯瞰城外,只见无数秦军黑压压一片。
眨眼之间,秦军已经逼近到离城墙一箭之地。
“射!”赵军将领见到秦军进入射击范围,随即命令弓箭手发射箭矢。
“嗖!嗖!嗖!”
随着这位将领的一声令下,大量箭矢如同暴风雨般朝城下的秦军倾泻而去。
秦军见状纷纷举起盾牌抵挡,并继续向前推进。
“嗤!嗤!嗤!”
“啊!啊!啊!”
随后便是箭矢射中人体的声音以及阵阵凄厉的惨叫,许多秦军倒在地上。
这让不少秦军的步伐不由得一滞。
“别停下,继续向前冲!”
秦军将领们高声呼喊着鼓励士兵们继续冲锋。
尽管不断下落的箭雨造成了秦军的损失增大,但是此刻他们成功到达了护城河边,将云梯横放在护城河上开始过河。
赵军依然不断从城墙向秦军射箭,导致不少还没有过河的秦军士卒落入护城河生死不明。
看到敌人的猛烈射箭攻势及巨大伤亡,在后台督战的将军桓齮命令撤兵。
随之响起了撤退号角声,之前如洪水般的进攻队伍瞬间开始像退潮般散去。
前线虽然损失严重,然而易风和他的那支部队因始终未接近弓箭射程,毫发未损地回撤了。
首 ** 城行动以秦军失败而告终,不仅没有占据到有利局面还失去了很多士兵。
战后,易风与其他士兵回到营房休整,而王贲、王离等将领被统帅桓齮召集开会讨论对策。
具体的讨论内容易风无法得知,但一定与进攻方案有关。
经过一天的修整之后,第三天早上军队再一次聚集起来,并向着邺城发起了新的攻势。
攻势布局同前日一致,仍旧是以王贲领导下的五万兵马作为后备部队。
然而结局还是相同,并且再次损失了一些士兵。
这座邺城作为一个战略据点,不仅城墙坚固并配有防御性的城壕,还驻扎大量重兵守护,要攻克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依照历史记载来看,那次攻取秦军最终是无功而返。
接下来几天里,每经过短暂两三天的休整,就会有一场对邺城的冲击尝试。
结果仍然未变,秦军始终未能突破城墙。即便在攻击最为猛烈的一次,仅有数名秦军登上城墙,但他们很快就被赵军击退了。那次战斗的伤亡亦是最惨重的。
而易风的部队始终保持无伤亡记录,因为他们即便是冲得最远的一次也仍与城墙相距百余米。
易风非不欲向前冲锋陷阵,而是他作为一千人的统帅,必须与自己的部属共进退。否则一旦脱离部队,即使是建立了战功也无法抵销所犯的严重错误。军队就是需要严格遵从纪律而非个人英雄主义的空间;假若人人随心行事,则数十万之众恐难以协调,将是一片混乱局面。
“整装待发吧,可能我们即将再出发。”
那天,王离忽然走进易风的军营,带着一脸的落寞对其说。
“不再对这座城市发动进攻了吗?” 易风疑惑地问道。
“恐怕这座邺城已经攻不下。” 王离长叹了口气回应道。
“主将今天召集我们进行会议,我们的粮草快要见底,并且,赵军的大队侦察力量正在西北方及东北方频繁行动,可能是他们的增援即将到来。继续这样打下去的话,我们的形势就不妙了”。接着,王离进行了详细解说。
说实话,这令他自己心中非常不平——这次出动了三十万兵力却仍没攻克此城,而且还遭受了不少兵力损失,真是令人沮丧。不只是王离,就连易风也颇感不甘。
“要么再给我个机会,让我带领我的一千士兵再次发起冲击,若仍不成功便全军撤离如何?” 易风目光恳切地望着王离提出建议。
他还渴望再尝试一把。如果这次还是无果就无憾地接受现状,但若根本不作尝试直接放弃,易风恐怕内心将永存遗憾。此前他一直没敢主动 ** 冲到城墙前,是因为曾预想过可以靠逼近城下,进而攀登上去,这样的话他的士兵伤亡将会降至最低;但他没有料到桓齮竟然打算弃攻而去,因此易风这才决定拼尽全力一试,想验证是否真能带队登上下那座城墙。
“这是真心话吗?” 王离满脸严肃地问到易风。这种事可非玩笑所能开。
“当然”,易风坚定地点头答道。
“你想清楚没有?”王离又追问了一遍。
"当然。” 易风再度重申其决心并肯定地点头道。
“你知不知道在首端冲击意味什么风险,有可能无法归来了啊。”王离继续说道。
处于最前线冲锋陷阵时伤亡风险最大。此时易风已经晋级到了公乘级别,而且由于之前战役表现突出应获提升。故王离认为易风尚无需在此承担此等巨大风险。
虽身为战士,王离本不应如此表述立场,但他是真心为了易风的安全考虑,不愿意看他去承受这份危机。
“只要能为国家捐躯战场,何必在意死后如何回归。”易风情意坚决,如是说。
他仍然想要再尝试一次,为了秦国那些逝去的英魂,为了秦国,也为他自己的内心。
“好一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王离听罢之后,也由衷地为之动容。
此时,他对易风的敬意更胜从前。
“我会向桓齮将军传达你的意愿,至于结果如何,我就不敢确定了。”话音刚落,王离就离开了易风的营帐,径直前往上将军的所在之处。
没过多久,王离再次回到易风的营帐中,面带微笑。
易风明白,这意味着事情已经敲定。
“桓齮将军同意了吗?”易风淡淡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