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的压力(二)
打坐时,人在天地间,如同一颗渺小却独特的星辰;心在宇宙中,恰似一道无形却深邃的灵光。
初心不仅在早晨坐,在夜晚,他增加坐的时间,早晚吃真人给做的丸药,就这样,一天一天时间过去了。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玄风真人把初心叫到了自己的面前,微笑着说道:“孩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验,为师看到了你的真心和坚持。你我之间,确有师徒缘分。而且,你的病也有好转,从今往后,你便是我的徒弟。”初心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跪地叩头。
话风一转,玄风真人又说“你来了,也有一个多月了,去继续你的求学之路吧,红尘,就是道场,看看你能不能把红尘的一关又一关过了。”
初心想,这刚收我为徒,怎么就撵我走,这收的什么徒弟啊,也就是坐坐,然后读读《黄帝内经》。他已经按要求,读了100遍,要知道,100遍,在一个月内读完,是什么概念?初心,已经能把大多章节背下来,但是,很多,他就是不理解,对于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孩子来说,文化程度未到,怎么可能理解那么高深的经典哪?
玄风真人自然是用心良苦,没有一定的文化,对祖国庞大且复杂的经典,只能肤浅理解,这智商和文化水平,是要齐头并进的。
看着初心那满是不解的表情,玄风真人微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孩子,你要知道,修行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你每年寒暑假来我这一次,我会慢慢地将你领进门。就说这打坐,目前你也只是初步且肤浅地了解了一些皮毛罢了。大道至简,要靠的的慧根去领会,文化程度不够,就难以领会,天地宇宙,任何知识都是相通的。至于往后能修到什么程度,那就要靠你的心性和悟性了。”玄风真人目光深邃地看着初心,语气郑重。
“你切不可轻视这修行之事,要认真领会《黄帝内经》的精髓。你来时说是要学针灸技术,而针灸技术,也必须要有众多经典作为支撑,其中,《黄帝内经》这部经典,它不仅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蕴含着深邃的养生智慧和哲学思考,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说,它就像是指引方向的明灯。其中所阐述的阴阳调和、顺应自然的理念,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与宇宙的关系,从而调整自身的修行状态。只有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你才能在修行之路上稳步前行。”
玄风真人接着说:“除此之外,你还要大量阅读道家、佛家、儒家的经典。不然,你理不通,功夫就不会增长。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慈悲为怀、儒家的仁爱中庸,这些思想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能帮助你开阔视野,提升心境。比如《道德经》《金刚经》《论语》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只有融会贯通这些经典中的智慧,你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玄风真人一边说着,一边轻抚着胡须。
“下次你来之时,我便教你针法。针法之道,更是博大精深,容不得半点马虎。你回去之后,定要勤加思考,莫要荒废了时光。”玄风真人语重心长,眼神中满是对初心的期许。
初心站在一旁,认真地聆听着玄风真人的教诲,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定不负师傅的期望,努力修行,探索这未知而神秘的世界。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初心通过打坐和吃药,身体有了很大的改观,他头发不再发黄,而是重新长出了黑色且坚硬的黑发,面色红润了,脸也鼓了起来,身材也壮了很多,只一个多月,这孩子从头到脚,已经判若两人。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连续打坐一个多月,身体和外观都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在最初的几天里,由于还未完全适应这种长时间的静坐,他会感到双腿麻木,腰部酸痛,身体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的面色略显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些许疲惫和迷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适感逐渐减轻,他的身体开始适应这种特殊的姿态。
大约一周之后,他发现自己的专注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他能够更加轻松地排除杂念,让心灵进入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与此同时,他的呼吸变得深沉而均匀,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气息在身体内的流动。他的面色开始有了一丝红润,眼神也变得更加清澈明亮。
两周过去,他的身体柔韧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原本僵硬的肌肉和关节逐渐变得灵活,他能够更加自如地盘腿而坐,身体的酸痛感也大大减轻,他的下身也不再疼痛。他的身姿逐渐变得挺拔,原本有些含胸驼背的体态得到了纠正,整个人看上去更加精神。
到了第三周,他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他的鼻炎、肚子痛、头痛已经完全好了。
即使在白天进行长时间的打坐,晚上也能迅速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后感到精力充沛。他的黑眼圈逐渐消失,皮肤焕发出健康的光泽,原本有些蜡黄的脸色变得白皙且透着红润。
一个多月后,初心的身体内部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他的新陈代谢变得更加顺畅,体内的毒素得以排出,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有光泽,犹如剥了壳的鸡蛋。同时,他的免疫系统也得到了强化,抵抗力增强,不再容易生病。他的头发变得乌黑亮丽,富有光泽,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宁静而平和的气质。
初心照着镜子,不敢相信,一个多月的时间,自己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
初心回到家里,父母立刻就察觉到了孩子的巨大变化。曾经那个因为长期生病而面色苍白、身体孱弱的初心,如今竟然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父亲初玉山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他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初心的脸颊,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哽咽:“孩子,你……你这是?”
母亲在一旁,早已喜极而泣,泪水顺着她的脸颊不停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