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阳光斜斜地照进外事处的办公室,给红木办公桌蒙上一层温暖的光晕。张主任推了推鼻梁上的玳瑁眼镜,把一沓材料整理好,这才抬头看向站在面前的江丽丽。
“小江同志,“张主任和蔼地说,眼神中带着几分赞许,“最近接待工作做得不错。史密斯教授跟我提过好几次,说你的翻译和讲解都很专业。“他顿了顿,“他想了解上海的近代建筑,特别是外滩。你安排一下,带他们去参观。“
“好的,我这就去准备讲解材料。“江丽丽点头应下。走出办公室时,她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该怎么准备。
接下来的两天,江丽丽泡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关于外滩建筑的资料。那些她从小看惯了的建筑,每一幢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随着她深入研究,这些西式建筑背后的历史徐徐展开,像是一本打开的画册,记录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傍晚时分,暮色渐染天际,华灯初上。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渐暗的天色中显得格外雄伟,每一扇窗户都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江丽丽站在和平饭店新艺术风格的门厅外等候,看着来往的人群。年轻姑娘们穿着蓝色的确良连衣裙,发梢微卷,笑语盈盈;工人们骑着永久牌自行车往家赶,车筐里装着工厂发的工作餐;老人们坐在江边的长椅上,慈祥地看着嬉戏的孩童。一派岁月静好的景象。
江丽丽今天特意换了一件藏青色的确良旗袍,盘起一个简单的发髻,显得端庄大方。她一边整理手中的讲解材料,一边注意着饭店门口的动静。
“江小姐!“熟悉的声音传来,让她的心不自觉地跳快了一拍。亚里斯今天穿着一件剪裁得体的米色风衣,整个人显得格外挺拔。他金棕色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却平添了几分书生气。史密斯教授跟在后面,故意拉开自己与这两位年轻人的距离,给他们一个足够的空间。
“我们从北开始走吧,“江丽丽微笑着说,“先看外滩十三号。“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专业的自信。
浦江的江面上传来阵阵轮船的汽笛声,夜风习习,带着微微的咸湿。路灯次第亮起,温暖的光线给大理石台阶镀上一层光晕。游人渐多,三五成群在江边漫步,谈笑间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当年的英商浙江银行,“江丽丽指着一幢希腊式建筑介绍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豪,“您看这些爱奥尼式圆柱,每一根都经过精心雕琢。檐口的浮雕精美绝伦,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特色。“
“太神奇了!“亚里斯赞叹道,眼睛亮亮的,“在东方城市看到如此纯正的希腊建筑。这些柱子的比例和雕刻手法,让我想起了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说到家乡的建筑,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
史密斯教授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些什么。月光下,他的白发显得格外柔和。江丽丽继续介绍:“外滩的建筑融合了多种风格,有哥特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每一种风格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审美,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特色。“
“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亚里斯说,目光却不时瞥向江丽丽。夜风吹起她的发梢,衣角轻轻飘动,在路灯下勾勒出优美的剪影。那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诗人喜欢把美人比作春天的柳条。
他们沿着外滩漫步,江丽丽一边走一边介绍:“这是汇丰银行大楼,建于1923年。请看屋顶的铜狮子,那是它的标志。据说这对狮子是用英国运来的青铜特制的,曾经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大楼。“
“每一幢建筑都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史密斯教授感慨道,“记录着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这些建筑让我想起了泰晤士河畔的维多利亚建筑群。“
走到江海关大楼前,钟楼正好敲响晚上八点。清脆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和着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城市交响曲。几只夜鸽被惊起,在钟楼间盘旋,月光下如同跳动的音符。
“这座钟楼从1927年建成后,“江丽丽说,声音里带着几分温柔,“每天都准时报时。上海人都习惯听着它生活,它就像是这座城市的心跳。“
“就像伦敦的大本钟。“亚里斯若有所思地说,“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就是城市的灵魂。“说这句话时,他的目光温柔地停在江丽丽的侧脸上。
史密斯教授对江海关大楼的哥特式建筑特别感兴趣,绕着建筑仔细欣赏。江丽丽和亚里斯便站在江边等候,望着浦江的夜景。
夜风渐起,江面上点点灯火如星,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江面上。远处的浦东还是一片广袤的农田,偶尔有渔火在黑暗中闪烁,像是点缀在墨色画卷上的金箔。江丽丽不自觉地裹紧了身上的毛呢外套,这是她特意为今晚准备的。
“您冷吗?“亚里斯关切地问,声音里带着淡淡的担忧。
“没事,上海的春夜就是这样,忽冷忽热的。“江丽丽轻声说,努力控制着心跳的节奏。
“在希腊,“亚里斯的声音低沉而温柔,“春天的爱琴海也是这样。白天阳光明媚,夜晚却带着凉意。但这种温差,反而让人感觉特别清醒,特别......“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特别容易记住一些重要的时刻。“
江丽丽感觉心跳加快了。她望着江面,假装没听出他话里的暗示,声音却有些发颤:“那边是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公园之一。你看那些梧桐树,有很多都是上个世纪种下的。“